大猩猩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大猩猩万岁 [复制链接]

1#

你想过这种可能性吗——进化论有可能是人类对达尔文妄自尊大的歪曲,物竞天择更是中国人谬误的诠释。如果说进化论真正的意思是生命在多变,而并非从低级到高级过度,人类和黑猩猩也只是灵长类的分支,而并循序渐进的次第关系,年来的进化图也是一种差误,它显示着物种由一条直线向前推进,那么这样的图谱近年来才得到修正——演化史应该是一颗大树,人类只是枝繁叶茂中毫不起眼的一个末梢,譬如马这种生物,也只是始祖马繁荣过后走向衰败的一个种族。

在达尔文眼里,地球上最有价值的物种是蚯蚓,人类的生存能力并不比纵横亿万年的蚯蚓高级,人类更只是演化史上的一个偶然。那么今天,我想跟你分享一篇文章,任何一种活着的生物,都在生命的大戏剧中充当一个演员,其轻重亦如它们所扮演的角色。至于人类,则在这一出戏剧里饰演着最高明的角色。整个世界就是一个千变万化的剧场,上演的戏目已经历经了许多万年,一直绵延至今,而且还要继续演下去。不过,自从人类开始观察剧中的演员,并探究剧本中的情节以来所经历的岁月,比起自有整部戏剧的时长,只能算是短短的一瞬。

了解了这一点之后,我们就可以一起振臂高呼:大猩猩万岁!

大猩猩

年,潘尼少校(MajorRuertPenny)在伦敦的一家商店买了一只年轻雌性大猩猩,将它从恶劣的环境中解救了出来。这只幼小的猩猩由坎宁汉女士(MissAlyseCunningham)来教养,她把它的进步记录成了一本册子。自从生活的境况改变了以后,约翰(猩猩的名字)就开始变得快乐起来。它开始喜欢整洁,每天主要的食物是热牛乳和新鲜水果(也是经过加热的)。尽管它吃得很慢,在饭桌上的态度却很好。如果把水龙头拧开,它取水喝完之后,仍会把它拧上。它独自嬉戏,或者与一个三岁儿童一起嬉戏。它喜欢小动物,如小羊、小牛之类的,但害怕已经长大成熟的动物。它喜欢在走廊里游戏,并且会把窗框上的栓子打开,把窗户推开以便窗外的观众可以看到它。它常常鼓掌或者用拳头击打胸部,正如杜·沙伊鲁(DuChaillu)所描述的——除非它的陈述是不可信的。约翰非常小心,对周围的人——如果有人在高高的窗户上眺望——感到非常好奇。它并非总是很乖的,但肉体上的惩罚却是用不着的。(我们觉得唯一处置约翰的方法就是说它是非常顽皮的,并且把它从我们身边推开,这个时候它便会在地板上打滚哭喊,并表示自己会悔改,随后扶着人的膝盖,把它的头部伏在人的脚上。)

对此,有件很有趣的事情可以注意,那就是它对于三岁的游伴摔跤时做出的反应。(如果那个女孩哭了,而她的母亲不来扶她的话,约翰便当即抓捏那位母亲,或者用力打那位母亲一下,认定她就是使女孩哭的原因。)但是这只年幼的猩猩究竟想的是什么呢?这是非常不容易判断的。或许它想的是:“我的小伙伴哭了,正如我被所爱的人推开而在地板上哭一样,她的母亲竟然不把她从地上扶起来,我对她的母亲该怎么办呢?我要到她母亲的身边打她一下,就是让我哭喊,我也是在所不惜的。”如果这真是她的想法,那么它做的事情就是非常明智的。当然,如果以为这同我们人经常做的事情一样,那是错误的,但不管怎么说,这总是体现其智慧的行为。换一个方面说,如果我们能相信大猩猩约翰对它自己说的话是,“这是莫大的不公平,任由我可爱的游伴啼哭,我大猩猩约翰必须抗议”。那么,我们便要相信它是有理性或者说是有概况的观点的了。但这种解释太过牵强了,第一种假设也是这样。大概这只小猿愤怒了、困惑了,它之所以打那位母亲,正与小孩子有的时候所做的行为相同,与它用手掌击打自己的胸部相比,并不包含过多的智力成分。

坎宁汉女士告诉我们一件它与人类特性极其相似的事件,“一块露出骨头的牛排,恰好从屠户那里送来,因为我有时候给它小块的生牛排肉吃,所以把牛排上较差的肉切了一小块给它。它尝了一口,郑重其事地还给了我,拿着我的手放在肉的精良部分,我从那里切了一小片给它,它吃了。这个时候,我的小侄女回来了,她不相信这件事,让我重新试验一次,而结果是相同的,粗劣的肉它甚至尝都不尝。”与其触景生情的动作相比,第一次的事情自然比第二次的更为有趣。

有一天,坎宁汉女士准备要外出,约翰要求坐在她的膝上,这是它的荣誉宝座。但坎宁汉女士拒绝了它的要求,因为她那时正好穿了一件浅色的衣服,担心被它所弄脏了。约翰按着它的习惯,滚在地板上哭了一会儿,起身取了一张报纸铺在它老师的腿上。按照坎宁汉女士的意思,这件事是它所做过的事情当中最为聪慧的一件了,如果我们用很多的语言来形容的话,可以假想它会辩论说:“她不许我坐在她的腿上,怕把衣服弄脏,但用一张报纸垫着的话,便不会弄脏了,所以我要取一张报纸。”如果这确实是与约翰心中所想的一样,并且从来不曾见到过一张报纸被这样使用过的话,那么它的行为是值得称为很有智慧的了,虽然不是理性的。但要科学地断定此事,我们得细问那只大猩猩是否见过坎宁汉女士把报纸铺在衣橱的抽屉底下,或用隔板垫过,更要追究细问的是坎宁汉女士用刷子给约翰梳洗时是不是常常穿围裙。简而言之,除了故事的表象之外,我们还要细究许多的事情。即便说这猩猩的行为是有智慧的,但其智慧的程度是需要再做进一步研究的。我们在博物学上的论点比以前严密多了,不愿轻易地去接受每一个记录的事件。

大猩猩有两种——北部刚果森林(NorthCongoForest)、英法属喀麦隆(TheCameroons)及加蓬(TheGaboon)流域的西非低地种与西北坦干伊喀湖(North-westTanganyika)及基伍(Kivu)火山的高原的东孔戈种。巴恩斯先生(Mr.Barns)最近会研究上面叙述的第二种,他曾有过在猿的产地观察最大的猿的唯一机会。

大猩猩的头

这是尝加尼加高原上的大山猩。头顶上皮极厚,且有一绺毛发。它的主要食物是竹子的嫩的部分,没有什么危险。它的力量可以抵御人类以外的一切敌人。

高原上,猿的活动范围可以达到一千英尺的山上,这和它的主要食物——生在热带非洲高地的竹笋——有关。此外,与它在高山活动有关的就是它的皮肤——仅仅除胸部——长着厚而暗黑的毛(因为高山上的气候比较冷),它的头顶也有一大簇毛,与英国兵的熊皮帽非常相似。

大猩猩的体格硕大。有一只被巴恩司先生射死的大猩猩,从头到脚的长度达6英尺2英寸。另外有一只手臂长19英寸,重32英石(Stone每英石等于14磅),即使是学过日本柔术的运动员也不能抵御一只完全发育的大猩猩。它可以掰断粗树枝、撕裂狮子的前腿或者豹的头,它当然也能将一位哈肯施密特(Hackenschmidt)或一位桑多(Sandow)的肢体在几分钟内撕碎。如果有人不幸惹怒了一只大猩猩,他必须开枪或者打开留声机——并不是因为音乐可以缓和那野蛮的野兽,而是由于某种神秘的原因——它会听了之后受不住的。

我们自幼就相信,猿归根结底是猿,因为它们一直是过着树上的生活,而人类的祖先是住在地上的。不过,巴恩司先生坚持说大猩猩不是树居的,它的手和它的足都不过是用来攀树罢了。不过这种巨大的动物有一种奇妙的走法,在竹林中走得极快,它把竹杆像高跷一般使用。如果有人在高处观望它的话,可以看见它那黑色的头掀上掀下的,大手臂伸上伸下好像怪物们在碧海中游泳一般。在平地上,除非它手握头顶上的树枝,或者可能被它唯一的天敌——人类——攻击时,它是很少直立行走的。就事实而论,大猩猩是四脚着地曳步而行的,而且它的手指是拳着的,手背也是与地面相接触的。

高原上的猩猩从来就不在树上筑巢,它们是贴近或卧在地上生活的。实际上,它们并没有什么危险,唯一所要避免的事,那就是不被经常下起的暴风雨把自己的身体浸透打湿。因此,大猩猩一般会卧在空树中,或极其茂密的树枝下,或一个铺有羊齿类植物和嫩树枝的穴中,或一片广阔的竹林墩地上。在这样一个竹林的墩地上,大猩猩享受着日光浴,时而来回徘徊,时而采摘嫩草。

高原种的杂事的范围似乎没有低地种的那么广,它们既不专心吃水果,也不掘食植物的根。如果可以的话,它们也会吃蜜,但主要食物仅是竹笋及有汁的草,如酸模、芹科草等。

按照巴恩司先生的说法,猿类已经有了小家庭,其中包含父猿、几只完全长成的雄猿及四五只幼猿。但关于这种重要的问题,我们必须得参考多数极严密的观察才好。有时我们看见,失去了家庭的老猿是独自居住着的,这或许是被年轻强壮的同类打败而被驱逐出来的,它们不常视为空腹的老渔夫,它们只是衰老的父辈。

如果我们进一步观察猿的话就会发现,它的胸部很发达(60英寸),牙床极大,有可怕的齿,叫声似水牛而含着尖锐之声。但平常情况下,猿类是很沉静的,足见它们并不是天生喜好争吵的。它们在高兴而且好奇时,发出很大的鸣声,好像大狗发出的一样,接着便用自己的拳头击打自己那无毛的胸,其声“乓乓”,以表示危险或者亲近的信号。我想它们有时只是在鼓舞它们自己而已,因为我听到这声音的时候,并没有发现有什么危险足以使它们感到惊骇。

一只完全长成的雄猿,身高超过6英尺,毛色黑而灰,有时略带红色,见过它的人都会印象深刻。然而,巴恩司先生却向我们保证,猿的可怕程度远远比不上伦敦交叉路口。

若不是因为猿的双臂比双腿长很多,给人一种不符合比例的感觉,它也算是很美观的了。幼猿与小孩玩具中的大腹熊非常相似,应该得到美丽的称赞。如果不带有偏见的话,大猩猩也不能算是丑陋的。

大猩猩的视觉、听觉、嗅觉都不是很灵敏,它们唯一的长处就是力气大。它们有应有的聪明,按照实验来看,它们有大量的潜在智力,若加以适当的引导刺激,完全可以激发出来。有种观点认为,在动物或人的遗传中不应包括没有使用的潜在智力,这其实是错误的。大猩猩若不遭受损害,如饥饿、疾病的侵害,也许可以比人类生存得更长久。

以为大猩猩是凶恶的,这大部分是出于一种误会。巴恩司先生所见到的大猩猩只是虚张声势而已,它们绝对不会故意挑衅人。最近,在斯堪的纳维亚考察(Scandinavianexpedition)之中打死的大猩猩足足有14只,我们以为这是远远超过科学用途所需的。巴恩司先生曾经有一句极为人道的话:“但凡稍有感情的人,在狩猎这些大猿的时候,没有不想到杀猿是与杀人非常类似的。”它们很有趣,很懂人性,幼猿知道危险是何物,大猿又富有好奇心,所以猎猿决不能算作一种娱乐游戏。我们应当乐意看到孔戈的猩猩庇护所,因为我们虽然不能把它们列到我们祖先的队列当中去,但它们还是应该受到我们的庇护,而且也很少有像大猩猩那样更适宜受到人类保护的动物。大猩猩万岁!

心理学家科勒教授(Prof.Kohler)曾经有极好的机会研究过黑猩猩。他对我们说,有一只力息微弱的猩猩每次都竭尽全力用恳求的姿势恳求看守者的责罚不要责罚另一只猩猩。此外,雄猿还会奔到患病而倒卧在地上的幼猿面前来帮助它,虽然它并不是幼猿的母亲,但它却像母亲那样对它,很费力地将那只平卧无力的幼猿扶起来。还有许许多多类似的令人具有好感而有效的例子。在此就不再一一赘述了。

有一次,科勒教授在黑猩猩的注视下,把一对梨埋在笼子前面的沙地里。隔了一会之后——在各个不同的实验中隔的时间不同,最长的一次达到一句钟——把一枝棍子放在笼中,猿立即将棍子攫取过来,并从笼子的铁条缝隙中伸出来,掘起埋在沙子中的梨。这必须算作是智慧的行为了。

别的实验又用数只猿做了类似的尝试,但间隔埋下梨子那次长达16个小时之久,可猿得到棍子后,还是可以直接从沙子里埋梨的地方挖出那些水果。必要控制下的重复实验也做过许多次,但结果都一样。这作为猿的智慧行为的表现,似乎已经是毋庸置疑了。它们对于想要得到的事物有记忆的影像,又能精确地控制其动作,使得挖掘位置与记忆中埋梨的地方相符。但是即使有在此使用意思比“智力”更为广义的“理性”一词的人,也不会说是这发现埋梨的行为中确有一些理性的暗示的。

黑猩猩是生活在树上的动物,虽然它在地上活动的时间比较多。它们住在树枝之间,但会下树掘取植物的根及球根,甚至还会到它们所认为比较适宜的其他树上去。晚上它们将新鲜叶多的树枝做成一个平台,平台离地面大约有15~20英尺,它们并睡在平台里面,一直到第二天天明。它们虽然常常呼啸,却能静悄悄地在树上吃东西,而且不让东西落到地上而使人知道它在树上。它们的语音似乎为数不多。克里斯蒂博士(Dr.CuthbertChristy)的书上说,白天黑猩猩花费一部分时间在大树上,生活看来很安逸,摘取嫩芽或者果实,与同伴嬉戏或扮*脸,或没有目的地荡秋千,有时还在树下的大木头上装睡。倘若发现危险的讯息,戒备的老公猿便离开家,从树顶上下来,只需要跳几次,降落一次,便已经在地上行走了。它用长臂去帮助自己从树间支撑攀援,或用以推开挡路的藤蔓和树枝,却不大用长臂来行走。至于黑猩猩不用它的臂行走的行为还可以从其行迹来见证,因为我们所见的仅仅是足迹印,间有一两处指节印,这是由于它在林中行走,常常会随地拾起树叶的缘故。

但在我们看来,它们的行为却也有一两处接近理性的阶段。霍纳迪博士告诉我们,有一只被捕捉到的名叫桃洪(Dohong)的猩猩,似乎有发现或发明杠杆的爱好。他说:“它发明杠杆正如阿基米德(Archimedes)发现螺旋的原理。”他说“原理”这个词不过是故意这么说罢了,但是发生的事实确实是很奇异的。桃洪自己发现了怎样运用杠杆之后,它又做了其他的杠杆,有时做得很大,可以说它是很聪慧的,因为它已经超出当时的情境之外了。它把从这一件事上得到的教训和经验应用于其他的事上,虽然其特殊的情境都已经不同了。它以极端的欢乐运用它的杠杆,扭去了它笼中的支架,并毁坏了阳台两个寝箱。它已经烦恼了很长时间,因为它不能把头探出笼外窥视邻居们的动静——这是一种很自然的欲望。“自从它发现了杠杆的作用,不久便把笼上横着的铁条掀到笼子的顶部,并且使其一端从笼的钢框及靠边第一条铁条中脱漏出来,然后很敏捷地将直列的两条铁条向外弯出来,因此它可以将头伸出笼外,尽情地观看了。”如果世界上有最喜好毁坏东西的动物,那便是这只猩猩了。

总之,我们必须确信猿与猴有着永不休息且敏捷的头脑,有对外探求的热情,有对事件经久的记忆力,有懂得事物间关系的能力,所以它们能从做过的事情中学到在相似事件中应该怎么做的经验。简而言之,有些猿能达到很高的智力程度。

——摘自《动物生活史》

本书通过观察动物的日常生活,并研究它们各自是怎样解决食、色、地盘、种族四大永久性问题,以揭示生物界生生不息的生命演化进程。作者认为整个世界就是一个千变万化的剧场,每一个生物体都各自扮演着自己的角色,虽然这一出生命大戏已演出上万年,但会一直继续演下去。

本书偏重动物在野外生活时所过的生活,并在脊椎动物里重点表述哺乳动物和鸟类,在无脊椎动物里特别表述了昆虫和蜘蛛。原因非常简单,因为我们对它们的了解最为详细,也最为确定。

除了本书中能了解到许多动物的知识以外,作者尤其强调一种训练思维的纪律,正是这种思维的训练是从古老的博物学发展成为现代的生态学关键。

我们在微博和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