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新社报道,从西非国家几内亚开始蔓延的新一轮埃博拉病*(Ebolavirus,又译伊波拉病*)疫情目前已报告个确诊或疑似病例,其中人丧生。国际医疗组织对此使用的形容词是“失控”。而包括中国在内的很多国家已经紧急收紧边境,尤其对从非洲地区回国的游客更是加强健康检测。
另据其他媒体报道,已有两名赴非援助的美国人确诊感染埃博拉病*。
一时之间,半是疑问半是恐惧的情绪在人们心中蔓延:埃博拉病*是什么?它到底有多可怕?
何为埃博拉病*?
年,刚果民主共和国,埃博拉河畔的一处村庄,一种此前从未见过的病*正在此地肆虐,一共人感染,最终人死亡,致死率88%。
从此,这种高致死率的病*被命名为“埃博拉病*”。
感染后会怎样?
人一旦感染埃博拉病*,起病非常迅急,起初是发热、极度虚弱、肌肉疼痛、头痛和咽喉痛,随后会出现呕吐、腹泻、皮疹、肾脏和肝脏功能受损,某些情况下则会有内出血和外出血。
而外出血就比较可怖了,按维基百科的说法,这种出血是全身孔洞出血,也就是说,除了我们常说的“七窍流血”之外,身体其他地方的孔洞,比如肛门、生殖器,甚至不小心扎出的小伤口,都会出血,因为到了这个时候,人体内的器官基本已经坏死糜烂,血液奔流,无孔不出。
人最终死亡也是要么因为脏器衰竭,要么因为低血容量性休克,换句话说就是“流血流干”。
病*哪来的?怎么传播?
埃博拉病*到底是从哪里来的,目前还没有确定的说法,医学界只是怀疑它的原始宿主是非洲的一种蝙蝠,感染它的动物也不只限于人,几次疫情爆发中,最先感染的都是其他哺乳动物,比如猴子、大猩猩、黑猩猩、羚羊、豪猪等。
而人感染埃博拉病*一般都是因为接触了这些动物的血液、分泌物、器官或其他体液,人感染之后,因为人和人亲密接触的机会很多,同样借助血液、分泌物等手段,病*就开始在人类社会蔓延了。
埃博拉病*可怕在哪里?
首当其冲的是它的高病死率,世界卫生组织的说法是90%,如果你理解不了这有多夸张,那就给你另一个数字作为参考,年肆虐中国的非典,它的病死率是7%-15%。
其次,埃博拉病*的暴发地在非洲,主要是西非。
这些地方有什么共同点呢?穷,并且乱。
再看与它们接壤的国家,什么马里、苏丹,都是不安分的主,随时都可能再打仗,一打起来,难民到处跑,往别的国家挤,人口一流动,病*跟到哪里去,谁也说不准。这些国家的*府控制能力也不行,不像中国,说隔离就隔离,医院,而到了他们那,*府很多时候是不作为的,要不然联合国和世卫组织也不会三天两头派人去了,那些到处跑的难民,有时候还会带个把野生动物尸体当口粮,而这些尸体就是最危险的病*来源。
再次,就是这次疫情的新情况了。
这次疫情的死亡人数已经高达人,接近21世纪以来的14次埃博拉病*疫情死亡人数的总和,为什么会这样呢?
这回是第一次出现跨国疫情,几内亚、利比里亚、塞拉利昂,以及尼日利亚,范围之广,涉及的人口之多,史无前例,要知道,尼日利亚的人口是上亿的。这次出现疫情的国家以前都没有暴发过埃博拉病*,所谓“久病成良医”,从来没病过的自然病来如山倒,它们既不具备刚果、乌干达的经验,也有没提前储备相应的资源,这就导致面对疫情的时候措手不及,上手就被打懵了。
最后,回到埃博拉病*暴发之初,那一次,它屠掉了刚果一个村,没有扩散到更广大的地方,其中一个原因是村里的人并不会跑很远的地方。但现在不同了,交通这么发达,到非洲旅游公干的人这么多,谁也吃不准哪天会有人携带病*从那边跑回来。这才是亚欧美国家最害怕的地方。
怎么办?
现在来看,*府做的,主要是加强边境管控,监控从疫区返回人员的身体状况,严防病*入侵。
对于我们民众来说,首先,不要恐慌,世卫组织已经派精锐前往抗击疫情,也没有发布任何旅行或贸易禁令(这是判断疫情严峻程度的重要标志)。
其次,不要传播谣言,什么世界灭亡,全人类死一半之类的都是*扯。
再次,注意个人卫生,不明来历的东西别吃,身医院,听医生的话。
最后,大家该干嘛干嘛,好好学习,尽职上班,想知道疫情消息,多上世界卫生组织的网站,有中文版,清楚可靠,可以压惊。
埃博拉可以被治愈吗?
目前尚无针对该病*的特效药,临床上只能采用对症支持治疗。感染埃博拉病*者的早期症状主要是起病急,有发烧、呕吐、肌肉酸痛、极度虚弱等典型症状,其病情变化急剧,会造成多个脏器的损伤,最终导致死亡。目前,针对埃博拉病*,国际上有若干疫苗正在进行测试,但离临床应用尚有距离。
中国采取哪些应对措施?
7月30日,世界卫生组织新闻发言人保罗?加伍德表示,尽管西非地区埃博拉疫情仍然严峻,但中国民众无须对此恐慌。当前各国都必须加强对埃博拉疫情的监测与感染控制,如游客从西非疫区返回3周之内出现高烧、虚弱、呕吐、肌肉疼痛等症状,应高度警惕,立即向医疗部门寻求帮助,并报告他们的旅行细节。
7月31日,北京疾控中心表示,北京市一直密切
医院感染科主任陈志海表示,公众应避免前往疫情严重国家。如果在疫区,要避免接触感染者或病人及其血液、排泄物、分泌物等,同时,还要减少与高危动物(即果蝠、猴子或猿)等的接触。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