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当特殊的年已经过去,但这一年间发生的事不能遗忘,对于手机行业而言也是同样重要。手机市场整体转入存量竞争,创新程度却不比过去的任何一年差。手机在影像能力、快充技术、芯片工艺、屏幕素质、产品形态等多个方面均取得了重大突破。年,消费者能够买到比以往更好的手机,也为年手机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调。在见证了数个实用新技术落地、新理念普及和市场结构发生的悄然变化后,我们有必要对智能手机的年来个完整回顾。
手机芯片有叹息,也有奋起直追
搭载高通新一代5G旗舰平台骁龙的手机接连推出,不仅身体力行地支持中国正在建设的双模5G网络,性能层面也有恰当提升,高通还在年末如期发布了采用新架构的骁龙。面向中低端市场的高通5G芯片逐步进入市场,虽然可能存在性能不足的现象,但不失为一种选择。苹果也在同一时期带来新的A14芯片,和过去一样只供应苹果的手机和平板,因此保证了iPhone12性能的相对领先。苹果收购英特尔手机基带业务的成果暂且没有体现,最初预估的英特尔5G基带没有在iPhone12中采用,而是搭配安卓旗舰同款的骁龙X55基带连接全球5G网络。如果没有一系列意外,华为本可以在年用有史以来的最大生产规模,向全世界发布新一代海思旗舰芯片。然而麒麟只能以不太充裕的数量进入市场,即使有性能上做取舍的麒麟E和麒麟E补充,搭载这些芯片的Mate40系列也仍旧无法不限量销售。我们可以预见的是,华为不会停下研发手机芯片的脚步,将继续保持理论性能的领先。不过海思芯片什么时候可以大规模重回华为手机,国内什么时候能拥有最先进的芯片生产技术,在年看来还是件充满了不确定性的事。我们唯一知道的是,那些努力过的人不会放弃。三星和联发科都打了不错的翻身仗。采用公版架构的新款三星芯片性能不错出货还快,因此在vivo为主的手机上表现出时间差,在中国的占有率甚至提升到了7%。联发科则用天玑和天玑在用户心中树立起高端认知,然后用天玑等产品的能耗表现征服手机厂商和市场。中国手机市场中存在感不太足的紫光展锐,也在年有了更多曝光。专注入门级5G市场的虎贲T有正式产品上市,采用6nm工艺生产、用上A76大核支持Hz刷新率的虎贲T崭露头角,规格逐渐追上主流中高端芯片,相关手机产品即将面世。
手机技术进步越发离不开中国
每当有人预言手机行业遭遇技术瓶颈时,总会有厂商带来超出预期的技术进步,这在非常不一般的年也没有例外。我们见到了屏幕、影像和充电三大领域的进步,而且技术与中国智慧中国厂商的结合,比过去任何一年都更加紧密。经历了LCD屏幕大面积国产化、OLED手机中有规模地出现国产屏幕后,国产OLED在过去的一年中开始高端起来。部分手机用上了显示排列更优的屏幕,Hz高刷新率、高色准的柔性国产屏也在旗舰手机上应用,华星光电、京东方、维信诺和天马都在带来更好的OLED屏幕。OLED屏的色准和通透度得到主流市场认可,于是从过去仅限于中高端手机的硬件配置,变成了更多手机会使用的常见屏幕类型。由此产生的大量OLED屏幕需求,仅靠三星一家供应商无法在数量和价格上做到完全满足,必须要国产屏幕厂商补足,而他们不断提升产品素质的态度值得肯定。国际品牌继续在计算摄影领域深耕,不过中国品牌却在拍得更远上找到了方向,中国上市的顶级旗舰手机都无一例外地配备了潜望式超长焦,在功能层面更像专业相机了。与此同时,大底已经是中国高端手机的标配,厂商用更大进光量和更大像素数量追逐着高品质的影像水准。不管是哪个品牌所使用的大底传感器,都是中国手机厂商深度定制的,中国市场在驱动手机行业变化过程中占到了不小比例,小米更是在小米10Ultra上首发了豪威科技的新款传感器,用不错的成像效果帮助小米和豪威提升品牌价值。传感器之外,镜组、马达等影像系统部件都有中国企业的身影。在手机续航能力上,一面是苹果把iPhone12的15W无线充电称作“超速了”,一面是中国手机厂商用各自的方式实现了W级别快速充电。有些厂商用电荷泵+双电芯实现了十多分钟就能充满的能力,有的则是设置双充电口在提供快充的同时保证协议兼容性,可谓是各显神通。就在65W功率、半小时能充满的体验开始普及,充电技术看起来要就此达到平稳期的时候,手机厂商不仅没有放慢速度,反而是“大力出奇迹”拿出了更大的进步幅度,忘掉等待时间的无感充电正在变成现实。也有多款手机配备了高速无线充电,及可用于TWS耳机的无线反充功能。至于被手机等行业共同寄予厚望的5G,不仅因为建设成本等原因,没能在中国及其他国家地区完成主要城市的大面积覆盖,还变成了手机电池增大后续航反而下降的“元凶”。信号不佳、网速提升不大、延迟改善不多还耗电,让许多用户选择继续观望或关掉5G来使用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