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猩猩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一个两岁小女孩的私人阅读书单 [复制链接]

1#

『阅读本是寻常事,繁华静处遇知音』

“一个两岁小女孩的私人阅读书单”——这个标题看起来非常震撼吧?当我说出“这个两岁小女孩是我女儿”的时候,应该是在等待你的惊叹和称赞吧。一个多么聪慧、乖巧、充满书卷气的小女孩形象啊。可是,事实上,她刚才还在因为闹觉大哭不止;她常常迷恋手机、ipad,以及电视里的动画片;她大晚上仍然提出“我想吃巧克力”的无理要求……无论我在心里将她想象的多么完美,许未来终究无法成为完美小孩。就像那个喜欢吃垃圾食品,喜欢看偶像剧,喜欢聊娱乐八卦的我一样,虽然这并不妨碍我因为喜欢书,而开一家书店。我的女儿并没有极高的天赋,她喜欢书,就像喜欢动画片一样,从中得到乐趣,仅此而已。所以,我们多么相像啊。我蹲下身来,和她一起把那些书翻了一遍又一遍,有时我讲给她听,有时,她讲给我听,就这样了解了彼此。

那天我的好朋友要我推荐两三岁小朋友适合看的书,我说:我并不知道什么书适合什么年纪,只是我女儿恰好两岁,我将她喜欢的书告诉你,全当是她的推荐。

以下这些图画书,有些是我很早买的,后来推荐给我女儿,她喜欢,有些是她喜欢的,以她的方式推荐给我,我也喜欢了。这个过程非常美好,美好却平凡,平凡到每一对父母子女间都会发生,无论你们几岁。

《给爸爸的吻》:爱爸爸从不要爸爸开始

图书信息:

(澳)弗朗西斯·沃茨/文,(英)戴维·利格/图

译者:熊怡然/译,湖北美术出版社

羊毛的话:

老实说,这一类型的绘本我并不喜欢,我用自以为是的固有观念评价——“缺少智慧”。这本书也不是我买的,它出现在家里大约是因为某种社区福利。有一段时间,许未来的爸爸总是很晚回家,回来时她已经躺在床上,爸爸说:“给爸爸一个吻吧”,答:“我不要吻爸爸!”然后用小手挡住爸爸的嘴。那阵子爸爸很失落,觉得女儿疏远了他。奶奶忽然想起,妞妞每晚都要把这本书拿到床头,请奶奶讲“给爸爸吻”。书里的熊爸爸给小熊换衣服、洗澡、哄他上床睡觉……每一个环节,都想办法向熊宝宝索要一个吻。可是小熊呢,总是说:“我不要吻爸爸!”和我女儿的动作一模一样,当然,爸爸失落的样子也一模一样。那是我第一次发现,这个小不点儿已经从书里开始了“学习”。故事的结尾,转身准备离开的爸爸被小熊叫住:“我要亲亲爸爸,还要给爸爸一个大大的拥抱。”我于是效仿,告诉女儿:“既然你不喜欢爸爸,我们就把他赶走吧?”“不要!不要赶爸爸,爸爸回来!”“那你给爸爸一个吻好吗?”“好!”于是许未来的爸爸得到了一个甜甜的吻,并附赠一个软软的拥抱。现在我非常喜欢这本书,觉得它充满智慧,竟然教会了我们,如何进入孩子的世界。

《兔子喜欢做的事》:大兔兔回家了

图书信息:

(英)乔·恩普森/著·绘,余治莹/译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羊毛的话:

这本书我非常喜欢,却未料到,它成了我女儿最喜欢的书。一只黑色的大兔子,喜欢蹦蹦跳,喜欢捻胡须,喜欢掏耳朵,喜欢躲进洞里,喜欢睡大觉,喜欢音乐,喜欢画画……它和森林里的其它兔子不一样,它非常快乐。直到有一天,大兔子不见了,森林好像忽然没有了颜色。小兔子们找啊找,找到了大兔子的洞,大兔子不在里面,却留下了乐器、画笔、颜料和很多有趣的东西。从此,小兔子们也像从前的大兔子一样喜欢那些有趣的事,森林里重新充满了色彩。最后一页,是大兔子的背影……读完这个故事,我莫名难过,问过编辑,才知作者是以此纪念他早逝的哥哥。那天在书舍,许未来从书架上抽出这一本,我讲的很认真,她听得也很认真。回家的车上,她忽然问我:“妈妈,大兔兔去哪里了?”“它死了。”——这么简单的三个字,我却难以启齿。“它去了一个很远的地方。”“那是哪里呢?”“一个回不来的地方。”她不再问我。那天开始,她总是拿这本书要我讲,或者讲给我听。每到留白的一页,她就提高嗓门说:“有一天,大兔兔不见了!”后来变成我问她:“大兔兔去哪里了?”她想了想说:“她回家了。”“还回来吗?”“不回来了。”我们是缺乏“死亡教育”的一代,孩子却成了最好的老师。我希望阅读把她变得比我勇敢,勇敢地面对美好以及不美好的一切。也希望她心里永远有一只黑色的大兔子。

《大猩猩》:姐姐的爸爸太忙了

图书信息:

(英)安东尼·布朗/著·绘,林良/译

河北教育出版社

羊毛的话:

许未来还不太会说话的时候,有一个周末,她的爸爸依然要和客户谈工作,我们俩就在附近的一家绘本馆等他。店里有个年轻男生,从头到尾为我们讲完了这个故事,他说这是他最喜欢的书。我也说不清是被故事,还是讲故事的人打动,反正暂时忘记了自己也开书店,买了一堆绘本回来。今年的某一天,整理书时,把几本放在床头,妞妞选来选去,挑出这一本要我讲“姐姐和大猩猩”。“姐姐的爸爸很忙,没时间和姐姐玩,姐姐最喜欢大猩猩,爸爸送在姐姐生日时送了一个猩猩玩具给姐姐。有一天夜里,猩猩忽然长大了,活了过来,带姐姐去游乐场……”这个故事是我们俩一起讲完的,因为她告诉我:“大猩猩穿着爸爸的衣服,戴着爸爸的帽子。”“爸爸很忙,没时间。”“爸爸口袋有一根香蕉。”……其实,许未来很早就看过安东尼·布朗在国内最受推崇的《我爸爸》、《我妈妈》,她并不喜欢,这一本在整个四月里几乎天天看。我说:“妞妞的爸爸和姐姐的爸爸一样吗?”“一样!”“一样什么?”“工作!”“有时间配妞妞玩吗?”“没有!”的确,四月被爸爸形容成“魔*式的一个月”,孩子甚至一整周看不见爸爸。书,给了女儿安慰,也给了大人提醒。这本书很奇妙,在那一模一样的背影里,我聪明的女儿分不出哪个是爸爸,哪个是大猩猩。我想她参透了作者的初衷,教会了我们陪伴的意义。

《吃掉黑暗的怪兽》:既不怕黑也不怕怪兽

图书信息:

(英)乔伊斯·邓巴/著,幾米/绘,新星出版社

羊毛的话:

幾米是我非常喜欢的绘本作家,我几乎有他所有的书。这一本在早在有女儿之前,就安静地呆在我的书柜里了。我很怕黑,从小就不敢一个人睡觉。如果出差一个人住酒店,我会开着电视和所有的灯,直到眼皮粘连,才按下开关。我女儿恰好相反,她不怕黑,在黑暗中也并不惊慌,温柔地揽着我的胳膊,或者低声说:“开个小灯吧。”所以,这本治愈“黑暗恐惧症”的图画书,对我比对她有效。她感兴趣的是那个吃黑暗的小怪兽可以变成“大怪兽”。可见,阅读是私人的,每个人都会看见不同的风景。那个叫“球球”的小哥哥晚上不敢睡觉,因为太黑了,他很害怕。幸亏有一只小怪兽,他喜欢吃黑暗,用舌头舔,沾着面包,放在锅里炒胡萝卜,吃掉盒子里的,床底下的,兔子洞里的,森林里的,地球上所有的黑暗……到处都亮亮的,动物们都无法睡觉了。变得巨大无比的“小怪兽”想回到球球的房间里去,怎么办,只能把吃掉的黑暗一点点放出来……他终于可以和球球抱在一起睡个好觉了。我女儿总是对于“吃黑”这件原本抽象的事异常兴奋。有一天,她坐在车上,打开车窗说:“风,进来!”然后吧唧着嘴说:“妈妈,我吃风了,真好吃。你尝尝看吗?”我看着她,觉得所有的虚无都有了形状,如此,也不必怕黑,或者怕那些看不见的怪兽了。

《月亮,你好吗》:你需要我,就像我需要你一样

图书信息:

(英)安德烈·德昂/著·绘,简媜/译,河北教育出版社

羊毛的话:

我们家好像有好多关于月亮的图画书《月亮忘记了》、《月光男孩》、《月亮的味道》……小孩都喜欢月亮吧。这一本不是我最喜欢的,可是许未来喜欢。一个傻乎乎的小男孩,划着小船,对着天空说:“月亮,你好吗?”月亮就掉水里了,那个月亮和他一样傻乎乎的。他把月亮救回家,发现月亮和他一样喜欢弹钢琴,喜欢跳舞、喜欢坐着看报纸,喜欢吃巧克力布丁……他一定觉得他们简直是天造地设的好朋友。这个故事和几米的《月亮忘记了》很像,不同的是后者透露了大人的忧伤,即使不舍,月亮还是要被送回天上。我女儿喜欢的这本则是更单纯的快乐,故事结束的时候连我都大笑不止:小男孩又划着小船遇见了太阳,他说:“太阳,你好吗?”接着,太阳和月亮就一起住进了他家。我心里想,画画的人心里一定住着一个孤独的小男孩,所以他把孤独变得快乐一点。我女儿对着天空中仅有的一颗星星说:”星星,你好!”追着蝴蝶喊:“蝴蝶,你好!”蹲在流浪猫对面小声说“猫咪,你好!”望着树枝上的小鸟说:“小麻雀,你好!”因着这本书,她学会了问候世界;因着她,我看见了好多被隐藏的美好风景。

许未来喜欢的书远不止这些,她常常拿着厚厚的历史、文学、艺术书籍,煞有介事的翻半天,我问:好看吗?答:好看!看懂了吗?看懂了。写的什么?我不知道。做母亲的就是这样,连她的无知,都会变成我眼睛里的智慧。那天我准备读书会,在看《奥菲丽娅的影子剧院》,她指着插图问我:“这是什么?”我说:“一个老奶奶,她很穷,很可怜,没有房子住,很冷。”她过了好一会儿,忽然说:“妈妈,我有办法,让她住奶奶房吧,奶奶去北京了。”我顿时热泪盈眶,如若不是有书,我要怎么发现你温柔慈悲的心呢?谢谢你,愿意和我一起读书,谢谢你,在我蹲下身时,为我打开了奇妙的世界。

以上图书,慢书房均有上架,如果小朋友或者大朋友喜欢许未来喜欢的书,可以点击“阅读原文”进行购买。6月期间,微店购书超过元,即获赠手绘书袋一只。特别备注:每一只书袋都真的是慢书房才华横溢的义工们手绘哦,所以每一只都不一样,随机配送,希望你喜欢。

撰文/羊毛排版/瓯南编辑/慢师傅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