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这部电影后,现在,我一看到“狄仁杰”这三个字,就会想起王者荣耀里面的英雄狄仁杰,莫名的想说,“开黑吗?我的狄仁杰贼6”。也会想起里面的台词:“代表法律制裁你”。当然了,我玩的狄仁杰那可是贼坑,每次和队友一起打,不是不积极配合队友们团战,就是第一个先送人头,每次都会被他们喷的不行不行的。好吧,扯远了,那么今天我们就来简单的分析分析这几天刚刚上映的电影《狄仁杰之三大天王》。
这部电影是7月27号上映的,上映的这几天来,在豆瓣上的评分是6.7分,猫眼上的评分是8.2分,不知道在未来的上映中,评分不知道会继续上升或者下降,也很难预料。这部电影依然是以盛唐为蓝本,以武周建立前的时代为背景,波谲云诡的*治角力,三教九流的江湖纷争,魑魅魍魉出没其中,外表是金碧辉煌,骨子里是诡异阴森。侠客被送入体制,狄仁杰与大理寺恰恰成为那个打通庙堂和江湖的关键点,合理地把庞杂的角色与元素融汇一炉。狄仁杰、沙陀忠与尉迟真金,三个主要角色得到了更多充实与丰富,情谊与利益交织的人物关系制造了很多现实冲突与趣味。露脸时间不多的阮经天真更是惊喜,光头禁欲的造型远帅过他在偶像剧里的表演,迷之微笑神秘感十足,我还甚至一度以为他会是终极反派。对于这部影片,在知乎上看到有这样一句话是这么评价的:“上联:特效华丽炫目想象奇绝;下联:剧情惨不忍睹硬伤明显;横批:看不看随便吧。”下面我也简单的表露我的看法。
故事情节让人大跌眼镜
在狄仁杰第一部,一个小人物想推翻武则天的统治,搞了一个小阴谋;到了第二部,反派是某个国家残存势力,集合一小撮人,想通过一个阴谋推翻大唐的统治;再者是第三部,一个精通魔术的民族,被*治迫害,仅剩下的一小部落人,部落族长拿了个美少女战士的仙女棒,想通过魔术来刺杀皇帝,推翻大唐的统治,而结果遇到唐三藏的徒弟,骑着一只大猩猩,然后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了。这让人不得不想起在《英雄》中的荆轲为什么要放弃刺杀秦王了,残剑为何给秦王写了两个字“天下”了,正所谓“天下大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然而在这部影片里面的反派集团,精心筹划了那么久,终极目标无非还不是为了杀死皇帝和皇后,可是呢,在大殿耍龙的时候,那场景,可谓是幻天与飞烟,落霞与孤鹜齐飞啊,两个高手瞬间被秒杀,而她却不杀皇帝和皇后,你说她在等什么?还在犹豫什么?全场都懵逼了,还有这般操作?不过有趣的是,这条龙还经常和武则天在私下见面,想要杀她的机会真的是太多了。说实话,不得不承认,这条龙确实是真的很屌。
侦探元素虚有虚无
我们印象中的狄仁杰应该是个破案高手,就好比像包拯那样查案,都是从每一条细小的线索去追查案子,不仅谨慎推理,而且都是特别地小心翼翼行事,尤其是针对特别大的案子,等到证据确凿,最后才将凶手绳之于法。可是在这里面,完全没有找到破案的线索,除了一开始就假模假样的弄了个案子,而且凶手飞烟,还居然直接和狄仁杰见面了,见完面又去见武则天,又而堂而皇之的出现在大殿上。这难道还不明白吗?这不就是明目张胆的告诉你狄仁杰,我就是受武则天指使的,我这后台够不够硬,有本事你来打我呀?还有就是尉迟被冤枉,之后就被进了大牢,然后狄仁杰去大牢,一句话都没说,就把他放出来了,而他呢,也官复原职了,如此精心的安排,背后的深谋远虑,官场上的潜规则,我也是不得不服啊!
人物形象缺乏深度的刻画
看完这部电影,里面的人物形象给我的印象并不是那么深刻,当然除了武则天外,她所表现出来的权力和野心,让人不得不承认,果然是官场上的老司机,也让人想起曹孟德的那句话:“宁叫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当然也除了沙陀表现出一点点宅男的害羞,给人一种亲切感之外,其他人就完全没有给人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了。对于马思纯的爱情和哭戏,完全是没有铺垫的,就好比如葫芦娃一出来,就具有天生神力或者法力。所有人都好像是提线木偶,就好像摆明了是来演戏的,说是来打酱油的话,似乎话又太重了点。当然,我这里所说缺乏人物形象的深度刻画,是指影片中的故事情节发展状况,不针对大家对里面所喜欢的人物或者是演员。
其实,徐克的《狄仁杰》系列,算得是比较不错的商业片了,对于3D技术的探索也算得上是业界的先驱,这个是值得肯定的。徐克在原有历史的基础上,凭借自己丰富的想象力架构了一个空中楼阁。描述了神是人的升华,魔是人的降格,因为人的权色交织和贪欲,引发神与魔的力量抗衡,胜负轻重,孰是孰非,不过是在一念之间。不过话又说回来,如果只冲着特效去看的话,这电影算是值回票价了。尽管关于狄仁杰的很多故事都带有一些神奇的色彩,他在我心里的地位更像是东方福尔摩斯,而且是在最具我国特色的唐朝,这种探秘,解决案子的故事总能抓住人心。毕竟,电影也不仅仅是故事,而且还是视觉的艺术,这个见仁见智,总之吧,这部片子值得一看。
对于一部影片,有好的也有不好的,好的要值得肯定与赞扬,不好的做出一些自己看法与见解,再者说也没有什么权利要限制观众对某一事物不能发表自己的看法。毕竟,对于不同的人群来说会有不一样的看法,每一个人的知识的深度、见识的广度、自我的性格等差异的不同,自然在不同的领域所做出的判断会也就有所不同。你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