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门螺杆菌
担心孩子咬不烂菜,家长习惯性地咬几下再喂给孩子,重庆开县4岁半娃儿因此染病。家长们要谨慎!
担心孩子咬不烂消化不良
奶奶嚼碎后喂食
这几天,磊磊(化名)的妈妈发现4岁半的儿子经常肚子痛,甚至半夜被痛醒,磊磊妈妈观察了两天,发现儿子的大便竟然发黑。磊磊妈被吓坏了,一家人赶紧把医院消化内科。医生经过胃镜检查后发现,磊磊感染了幽门螺杆菌,同时,因为消化性溃疡,已引起了胃出血。
小孩子怎么会得这样的病?为了查出原因,医生建议磊磊全家人都去做个检查,找出根源。结果发现,磊磊的奶奶感染了幽门螺杆菌。
原来,平常主要是奶奶带孩子,从磊磊开始吃饭起,奶奶怕磊磊嚼不烂而引起消化不良,就习惯性地把饭菜嚼烂了再喂磊磊。长此以往,最终导致磊磊被感染了幽门螺杆菌。
家庭成员共用餐具可能感染
医院消化内科专家李中跃教授介绍,幽门螺杆菌多生存于胃内。我国儿童医疗机构的调查显示患病率达20%-50%,20-40岁人群感染幽门螺杆菌的概率为45.4%-63.6%,70岁以上人群高达78.9%。然而因其感染潜伏期长、难以察觉,20%感染者没有明显症状。
有些家长担心年幼的孩子嚼不烂食物,就自己先咀嚼食物再喂给孩子吃,如果家长感染了幽门螺杆菌,这样做就容易传给孩子。此外,有的家长口对口喂食,吃饭时共用一个饭碗、共食用一盘菜都可能传播幽门螺杆菌。
李中跃教授提醒说,幽门螺杆菌有个弱点,就是不耐热,如果用高温消*功能的碗柜就可以把幽门螺杆菌杀死,或者洗碗时放在锅里用开水煮一会儿也可。
另外,为了孩子的健康,家长要培养良好的就餐习惯,不要再口对口喂食,养成使用公筷的好习惯。
一旦出现幽门螺杆菌感染,可能会引发不少消化系统疾病和相应症状,如食欲下降、恶心呕吐、反酸、腹痛、呕血、便血、营养不良、便秘以及早饱等。若家庭中有一人查出感染幽门螺杆菌,其他家庭成员也要进行检测,医院就诊。妈咪们带孩子通常都需要老人协助,可不管是婆婆还是妈妈,养娃的过程中或多或少都会有些约定俗成的误区,老一辈带孩子的理念有待与时俱进,当她们又犯了如下错误时,妈咪们一定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错误一
尿不湿不透气,须把屎把尿
“你们都是这样被这样把大的,有啥不行的。”老人们一定都对妈妈们说过这样的话,事实的确是这样,可是,以前带孩子的方式的确有很多误区,而在科学育儿的概念中,把屎把尿的确对小孩子有很多不利之处,长期把屎把尿很容易影响宝宝括约肌的发育,这是成年后的痔疮易形成的一个重要原因。
很多老人认为纸尿裤长期使用不透气,实际上而纸尿裤是纸做的,透气性很好,只要为宝宝保持勤更换,并不会形成红PP。
错误二
手上细菌多,不让宝宝吃手
宝宝在两三个月大的时候,基本上都有吃手的习惯,老人总觉得不卫生,一定要阻止孩子吃手。实际上,吃手是婴儿感知世界的方式,这段时期被称为婴儿的“口腔敏感期”也叫“口欲期”。
吃手就是这个发育时期的特殊需求,如果刻意阻挠反而会更加延长这个时期,这也是有的宝宝很大了还喜欢吃手的原因。过了这个时期,宝宝就不会对吃手感兴趣了,此时,妈妈们只需要帮助宝宝经常清洁小手就可以了。
错误三
小孩子怕冷,一定要多穿
老人体虚,天一凉就觉得冷,自己冷就觉得宝宝也冷。老人带孩子总是会给宝宝穿好多,尤其是冬天,更是裹得跟个粽子似的,其实宝宝的热量比大人还大,穿太多会让宝宝感到不舒服,还可能引起湿疹。
因此,给宝宝穿的衣服最好比老人的穿着稍薄一层或者差不多就可以了。
错误四
小孩子刮胎毛,头发才长的好
宝宝满月或者百天的时候,老人都会刮掉孩子的胎毛,说那样的话宝宝将来再长出的新头发会又黑又亮,其实这是没有科学根据的。
宝宝在六个月的时候,胎毛可以完全完成更新换代,再长出的新发才是孩子未来真正的头发。过早的去胎毛,对宝宝并没有好处,如果在刮胎毛过程中损伤到宝宝幼嫩的毛囊,这样的损伤可是终身的呦。
▍内容来源:重庆科教频道
猜你喜欢:
男孩吃3根冰棍后吐血不止昏迷,全身血液换了5遍!孩子吃这些零食千万不能过量!
孩子被打,到底该不该打回去?火遍全球的大猩猩有个最好的答案
重庆的爸妈注意,男孩穿了这条裤子,“小鸡鸡”被缝了7针!
妈妈走开,这七件事必须爸爸做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