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猩猩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船舶行业还有可能牛起来么 [复制链接]

1#

本文图片/网络

有网友在知乎上提了一个犀利的问题:船舶行业还有可能牛起来么?吸引了一拨业内同僚作答,龙船选取了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两条和船友们分享。

以下内容已获作者授权转载,

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作者:kydcao(知乎ID)(内容编辑于-06-26)

采用top-down顺序分析。先宏观经济,然后看行业,接着看公司。这里就粗略谈谈,一家之言,如有疏漏,请勿见怪。

宏观经济方面,国内制造业的不争气已经是不争的事实,GDP增长预期降低,资金流向金融,社会的焦点在互联网,这个宝,那个贷,互联网+everything。哦,忘了说了,房地产!作为一个航运产业链的一部分,也必须看看世界经济,油价没有起色,特朗普上台美利坚还不适应,韩国各种*治问题,欧盟的不稳定,最近英国又恐怖事件了,几乎就没什么好事。

说回国内,其实国家很关心制造业,要工业4.0,要智能制造,要,要建模2.0(造船的诸位可能有听说过吧),要换设计平台,但各种工作下手困难,没那么容易弄好,还是那句话,底子太差。*策方面如果有倾向,估计也就是给各大集团一点补贴去搞产业升级,只是钱好到位,升级的事情真的难做,怕的是一针兴奋剂下去,药效过了才发现是一场空。

然后看看行业。船舶产能过剩,航运市场运能过剩。国内的海洋平台没有交付启动的迹象,因为石油价格还是上不去。OPEC之前已经决定减产了,但是如果OPEC处于一个囚徒困境的博弈状况中,可能石油产量还是得不到控制,所以不要对减产的效用抱太大希望,关于OPEC的博弈问题可以百度找找,貌似也不是什么新观点,对于学经济的人来说可能只是一个浅显的问题。

图文无关

听做船舶经纪的前同事说船价有一点回暖的现象,但手里有船的还在观望,不愿行情刚有所好转就马上出手,毕竟,摒了这么多时间了,不多赚点怎么对得起自己?这造成了虽然船价微微上涨,但成交的还是凤毛麟角。

关于新订单,好像今天看了个什么东西,说有一家有六条船新订单就能在国内排上11名了?总之,市场还是没有明显好转的迹象,之前贷的款,该还贷还得还贷。关于新订单,我重复一下我的观点,07年左右没有节制造出的那些船,还没到报废周期,作为企业主是不会轻易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去下新订单的,是你你还接着造么?联系一下宏观上的*策,尤其大家都懂,短视往往是很大的问题,在没有经济效益的前提下,或者没有明显经济效益的前提下,拨钱给你苦练内功,有时想想总觉得有点不好意思。

至于公司。南北两船旗下的领头羊目前看来状况都不怎么样,毕竟国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是白搞的,关系一拉,订单多少会有一点,但下面那么多国有船厂呢,各个嗷嗷待哺,虽然饿不死,但日子真的不好过,通货膨胀摆在那儿呢,房价蹭蹭蹭,原地踏步都是不进则退。大厂的朋友们,想混可以接着混,总有你的一席之地的。小厂的朋友们自求多福吧。民营船厂的朋友们,你们还好么……?同样苦逼的还有配套厂家。

船舶行业还能牛逼起来吗?

什么叫牛逼起来?牛逼起来我简单理解为船企获得超额收益,超额收益是相较正常收益的。为什么一个行业会获得超额收益?(诶?为什么?)先不管为什么,本身造船在现在的工业水平下属于一个门槛较低的生意,这样一旦出现超额收益就会像上一波行情一下有海量的热钱投入进来,超额收益会被马上分摊,于是美好的泡沫又破碎了。

图/中国企业报

长期来看,总能牛逼起来的,不可能不造船了,不造船了大宗商品还怎么运?至于什么时候牛逼起来,这就很难讲了。父辈们结婚时自行车是三大件之一,紧俏物资,可曾想到今时今日共享单车居然遍地都是?怕是自行车厂也始料不及。

短期呢?反正我不是很乐观。人生很有限,职业生涯就这么长,23岁本科毕业,25岁研究生毕业,60岁退休,船舶行业牛逼起来的时候你几岁,可以自己考虑考虑。

未来不可预知,所以还是走好自己的路。

作者:匿名用户(内容创建于-03-20)

本行业人来答。经历十年现场施工后,对船舶制造业的感受。我是船体专业,通俗的讲,就是造外壳,侧重结构建造。

我觉得,中国的船舶制造业,整体上因为仍有少量订单存在,同时要保证国防*工,维护就业稳定等等因素,不会崩溃,但是也早已日薄西山,惨淡无光。

首先,全球造船订单大幅缩水,包括在/还火热的海洋工程平台,工程船,以致大部分船厂订单不足,厂能过剩,面临倒闭危险。大概从年开始到现在,全国几千家船厂,现在活着的,剩几百家。所有的企业,这两年应该基本签不到好单。仅有的几单,要么跟船东谈判,迟迟不能确定合同事项,要么单价低到无法想象,没开工就要亏三成。除了*工企业外,船厂应该马上就青*不接,前道工序要停工了。

图文无关

因为特殊需求,特殊产品,给一些特别的企业暂时输血,但是大部分企业是没这个资格接受输血的。现在只能抢一些交通工程的钢结构来凑物量了。举个不太恰当的例子,现在的景象,就跟一群大猩猩在没落的动物园,靠抢挖地上的草根过活。时不时有几只大猩猩会被管理员特别关照,能吃几根香蕉,但也只有这几个大猩猩能吃到。

其次,国内船厂的管理非常差,这在高票的答案中提到过。船市好的时候,估计没人仔细想过怎么精细化管理。-年市场一片红火,欣欣向荣,无所谓管理。只要是个企业,能把一堆钢板,设备,油漆组到一起,船东船检验收合格就能混口饭吃。干的熟练的,当时就算很牛了,这个领先,那个领先的牛皮吹的漫天飞,所谓的精细化管理,成本管理,不是没人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