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皮肤科医院电话 http://disease.39.net/bjzkbdfyy/210403/8811367.html离开启东已经整整一周了
和我的“左膀右臂们”约定的聊天时间
也终于就在眼前
在此之前我从来没有想过
自己会用四天的时间
和一群高中生们
有如此紧密的联系
经历了两个周末的排练
我们共同产出了两部心理情景剧
也建立了剧目之外的深厚友谊
短短四天
很高兴看到
我们用戏剧带给他们的
他们也正在用点滴的变化
回应着我们
这次的启东之行,受学则教育的邀请,我们有幸同东南中学高一、高二的小伙伴们一起,共同创作、排演,并最终录制完成了两部心理情景剧——《分班分波》和《阳光下的救赎》。
这次的两部心理情景剧,是报送启东市中小学“校园心理剧”优秀剧目征集评选活动的,故事都是取材于同学们正在经历的高中生活,因为离得近,同学们在用心感受每个人物的喜怒哀乐时都有了更加深刻的感触,看见了自己,也看见了身边的人。
*我们通常使用“心理情景剧”一词描述心理题材的剧目,以区分以治疗为目标的“心理剧”。
心理剧是由雅克布.李维.莫雷诺(J.L.Moreno)于年在奥地利维也纳创立的,实际上是一种心理治疗的方法。参与者在安全的氛围中,探索、释放、觉察和分享内在自我,是一种可以使患者的感情得以发泄从而达到治疗效果的戏剧。
《分班风波》全组成员
《阳光下的救赎》全组成员
四天的生活里,我们是师生也是战友,更是共有一个群,无话不谈的朋友,大家彼此之间相互支持、相互鼓励,就像是一种奇妙的化学反应。我们总是会惊喜于他们带给我们的那种来自高中生的真实、单纯还有很多正面且丰富的思考,他们也常欣喜于我们给到他们的那种课业之外不曾发想的天性和眼界。
这种感觉是有余温的,在没有排剧这个载体之后,直至现在大家都还在回味,或许这就是戏剧的魅力。
清明小长假,终于拿到手机的同学们在群里发来的话
我们和大家的初次见面是在学校的会议室里。刚见面,看得出大家都很紧张,本以为这只是再正常不过的“陌生人综合征”,却不想在相处熟了之后的某一天,当我们和同学们再次回顾起初见的场景时,大家公认的回复,竟让我们笑到合不拢嘴。
没错,这就是见面前同学们对于戏剧指导老师的联想,对此我们也只能说“抱歉,我们辜负了你的想象!”那一刻,我突然很能理解,初次见面前他们的那种紧张了,可能除了生理上的认生外,还有一部分来自于他们对传统老师的想象!
像这样,同样给他们带来冲击的,还有见面之后被允许拿开的纸笔、被要求围成的圆圈、被鼓励创造的外号,以及玩各种只要敢想、敢玩、放得开就会被得到肯定的破冰暖身游戏。
向左滑动查看:初次见面的我们
可能正是因为这种突如其来的“惊喜”,初次见面的大家很快就放开了自己,往后的几天里我们看到了更多的笑容,更多的松弛,更多的身体带动下的无比活跃的想法。
在教育戏剧的带领中,我们翻转传统“中心化”的师生关系和“灌输式”的教学方式,我们相信,平等、安全、友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唤醒和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
回看短短四天,特别感慨:当我们相信孩子是有能力的时候,作为老师(我更喜欢用“带领者”这个词),我们除了流程的带领、需要时候的协助,更多的是让青少年们在枯燥、压抑、迷茫、慌乱的高中生活中,有机会看到生命可以如此温暖、有趣、淡然、美好,也不乏认真和专注。我们期待,你们所见到的、喜欢的老师的样子,如同一颗蕴藏着力量与希望的种子,扎根于心,随着他们的成长,这颗神奇又美好的种子,会生根发芽、甚至“野蛮生长”。
同学们都是第一次演戏,演出完大家纷纷给到了我们这样的感叹:
很高兴这次的经历都成为了大家心中一个难忘的回忆,对于同学们说到的“艰辛”,我们也是深有体会。
高中生们平时的课业都很紧,我们这次的排剧时间只有周末他们挤出来的课余时间。时间紧任务重,焦虑也是扑面而来。不过幸运的是,暖心的同学们总能用他们的热情和努力给到我们信心与支持。
他们会在班里用角色名称呼彼此:
会在考完试后记得要抓紧熟悉台词:
会时不时惦记要准备的道具:
看着大家认真积极的样子,我们信心倍增,只想努力排好这两部剧,让同学们都能够有充分的参与和体验。
向左滑动查看:认真排剧的我们
这次高一的剧目是《分班分波》。剧中的主人公晓冉是一个性格犹豫内向的女孩儿,她的文科很好,却因为暗恋同班要学理的男孩旭东,犹豫再三想要学理....
分班,是每个高中生必经的一次“人生选择”,选文选理或许是我们有些人对于未来人生方向的第一个决定。面对这个特殊经历,我们有坚定也有彷徨,这个时候的我们该如何选择,是值得大家去思考的。
向左滑动查看:《分班风波》剧照
高二的剧目是《阳光下的救赎》。剧中的三位主人公陆丽、陶海和杨艺作为同班同学,心中却或多或少地有着一些和家人的小矛盾。面对即将到来的家长会,他们各有各的烦恼,却在最后被彼此的处境相互化解,完成对自己的救赎。
高中时期的家长会向来都是同学们最紧张的时刻,对于正处在情感和思想极其丰富的青春期的同学们来说,拥有一个好的家庭链接和支持是非常关键的。面对和家人们层层升级的矛盾危机,怎样解决便成了一个问题。
向左滑动查看:《阳光下的救赎》剧照
这次的两个剧本都是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经历编写创作的。排练中,我们鼓励即兴发挥,更是在开始的角色探讨环节通过“形象剧场”的方式让同学们在体会角色处境和心理的基础上对剧本内容进行了优化,边玩边排。
四天很短,在完成了满满当当的排练和演出录制之后,时间一晃眼就过去了。好在我们都很庆幸能够遇见彼此,甚至在临近分别时感受到了大家对我们无限的爱与不舍
/p>
“我们好想你们!”
“这应该是我们高中生涯里的高光时刻了!”
“真的非常感谢生命中能遇到这样的人。我这个人不少很会说话,但遇到你们之后,感觉自己遇到了另一个世界,希望我们还会再见!”
“高中生活对我来说真的很无趣,反反复复的生活方程式...但遇到你们我真的很开心,希望还有机会见面,南京我来啦!”
“虽然只有四天的相处,但这四天真的是我高中生活里最快乐的几天,遇见你们真的很幸运!”
这些都是同学们为我们悄悄写下的留言,看到他们真诚的感受后,我甚至开始还对此产生了疑惑,我问自己,“我们真的有这么大的作用吗?”到后来,当看到他们和我们开始无话不说,只要拿到手机就在群里分享各种生活中的快乐点滴,那种自发和自然而言的融入、信任让我们终于相信这是真的,他们这样的感受同样给到了我们很大的信心!
当“心理”遇到“戏剧”这个载体,在结果上,也许可以让看上去有些严肃的“心理”议题变得可视化、更有趣、更便于传播。在过程中,我们也有着清晰的目标——让过程同样紧贴“心理教育”的主题,让参与学生充分体验、表达、认知、讨论……无论时间多么紧迫、任务多么不易,我们都拒绝功利的为结果,而把学生当作“提线木偶”、当作“表达和宣导的工具”。我们也为此感到骄傲。同时,我们也提醒自己,我们记忆中或想象中的高中生活,是属于我们的,这两个剧目,高中生是主体,弯下腰,倾听属于他们的故事。
我们两组独一无二的“家庭合影”
记得有同学说过:
最后一天,我们给同学们做了动物模拟训练,我们让大家各自模仿一种动物,记忆最深的就是一只从表情到动作再到声音都特别逼真的大猩猩!那一刻,我们知道大家已经可以放心大胆地敞开心中另一个活蹦乱跳的自己了!
做动物模拟训练时的同学们
我们很高兴可以在这短短的四天里,让这群高中生们在枯燥压抑的高中生活里有机会看到、感受到这么多的有趣、温暖和美好,愿这段经历能够始终有力量给予他们前进的希望!
应用戏剧月
给教育者的戏剧小锦囊——大师工作坊VOL.23教育性戏剧
师培回顾:教育工作者们的玩耍与成长教育性戏剧
面对同龄生命的逝去,这些孩子说……教育性戏剧
当我们聊“生命教育”时,我们和孩子聊些什么?教育性戏剧
小学课本里出现了艾滋病,我们决定把它演出来教育性戏剧
我们把戏剧带到了这所状元学校英语戏剧夏令营
从《爱丽丝梦游仙境》到《音乐之声》长颈鹿鹿鹿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