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少年派的奇幻漂流》隐喻分析
故事开始于蒙特利尔,也结束于蒙特利尔。《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讲述的是日本的一艘货轮失事,一个叫做派的少年在这场事故中存活了下来,搭着救生船在太平洋上漂流,而且与一只叫做理查德·帕克的孟加拉虎一起生活了两百多天,最终回到了陆地。
第一次看这部电影的人可能真的会认为这是一部关于派奇幻冒险的电影,实际上,这部电影里蕴涵着许多李安导演为我们设下的隐喻。这是略带有寓言故事性质的一部电影,里面各种隐喻的关系也十分明显,电影里面的每一个镜头,每一句台词,每一个情节,都不是无用的,如果没有感受到李安导演的用意,看到的可能确实是一个关于勇敢,关于冒险的故事。
1
这部电影讲述了两个故事。第一个故事里,有老虎、有鬣狗、有斑马、有大猩猩,还有一座在派快要死去时拯救了他的食人岛,在太平洋的深海处存在着的这座雨林岛,中间有无数在沙漠中才能够出现的狐獴。但我们都知道,第一个故事是派幻想出来的,因为它是如此的不符合逻辑,导演甚至还是刻意放大了不合理之处,借此暗示观众第一个故事是虚幻的。
2
第二个故事则是真实的。电影里面,派的父亲对他说到:如果你同时信仰三个宗教,那么你等于什么都没有信。这句话其实是为着后面派的做法做了铺垫。每个人的身上都存在着人性和兽性两种,其实都算是人的本能,只是看在哪种场景下。当被那场海难袭击,逃到救生船上时,派已经无法保证自己的生命安全了,在这种情境下,派心里的兽性必要时会出来保护他,而派的兽性,就是那只孟加拉虎——理查德·帕克。而在第二个故事里和派一起登上救生船的厨师,佛教徒,母亲则分别暗喻了鬣狗,斑马和大猩猩,很显然,当我们把两个故事联想起来,我们就会发现,厨师先是杀死了佛教徒,接着杀死了派的母亲,而在这个过程中,厨师还吃了佛教徒的身体。而派没办法接受厨师将自己的母亲扔进大海或者杀掉自己,于是,决定杀死了厨师并吃掉了他。
但是派在这个故事里还隐瞒着一部分,就是关于自己的母亲。首先,派说大猩猩是坐着香蕉来到这艘船上的,但是我们知道,香蕉是不会漂浮在海上的,所以这里存在着一个逻辑悖论。第二个,就是母亲的死。很奇怪,为了生存,吃过了佛教徒的厨师在杀死派的母亲后,居然会想着扔到海里,这是第二个逻辑悖论。那么,派的母亲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在前面的剧情中,我们知道派将厨师吃掉了,在他的描述里,他很快就没有了食物,一场风暴出现后,眼中出现了一座岛屿,关于这座岛屿,派说过:我记得那一天发生的每一件事情,但是却忘记了如何告别的。派没有道理将所有事情都记得清清楚楚,却唯独忘记了生养自己的母亲。在这座岛,我们一开始以为这是一座食人岛,派张皇失措的离开是因为发现了莲花里面的牙齿,知道了这座岛的危险性,但是当派离开这座岛,镜头俯瞰这座岛时,我们会发现,这座岛很像一个女人的身体。这就是派隐瞒的部分——食母。
3
母亲的躯体,实际上就是这座食人岛。而在岛之前派遇到的那场风暴,其实是派内心的挣扎,老虎和派在这场风暴中都狼狈不堪,这说明他的内心当时正在承受兽性和人性的挣扎,因为彼时他已经陷入了极度缺乏食物的状态,而身边唯一可以吃的东西,就是母亲。岛是母亲,岛下的酸潮,其实就是人的胃酸,暗指了母亲已经被吃掉了,而唯一剩下的东西,就是牙齿。派之所以在岛上看到牙齿惊慌失措和帕克逃走,正是因为他看到母亲的牙齿后幡然醒悟,明白自己做了什么,但这件事情太严重,他害怕这件事会吞噬掉自己的精神,于是选择了遗忘,也就是他所说的:我记得那一天发生的任何事,但是却忘记了是如何告别的。
这部影片让我们看到了人性中的两面,兽性和理性,但正如西格里夫·萨松所说的:我心里有猛虎,在细嗅着蔷薇,审视我的心灵吧,亲爱的朋友,你应战栗,因为那里才是你本来的面目。
文字
邵思莜
编辑
影视批评小分队
图片
图片均来源于网络以上言论均为个人观点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