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猩猩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被人冷落的芒格,为何巴菲特尊称为导师他帮 [复制链接]

1#

每年有很多巴菲特的崇拜者会去美国的奥马哈市,参加伯克希尔哈撒韦的股东大会,为的就是聆听巴菲特关于投资的至理名言。而坐在巴菲特身边的查理·芒格,却很少有人向他提问。甚至在合照环节,大家都争先与巴菲特合影,芒格则被冷落到了一旁。

其实,在美国投资编年史中,芒格有着极其特殊的意义,他开创了“合伙人制投资”的先河。巴菲特曾说:“是芒格设计了今天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在伯克希尔哈撒韦中,我更像是总承包商,而下属分公司的CEO则是分承包商。”

年出生芒格,如今已经97岁,但依然思维敏捷,精神矍铄。芒格曾告诫巴菲特说,不要学你的老师格雷厄姆那样,只买便宜的股票,而是要用合适的价格去投资一家优秀的公司。对此巴菲特曾评价芒格就像自己的导师,他用他思想,帮自己从猩猩进化到了人类。

关于成功的经验,芒格总结:“想变富有并不需要投资很多东西。我这辈子只做次投资便足以令我异常的富有。”这三次投资分别是投资了伯克希尔哈撒韦、好事多和喜马拉雅基金。往往越是简单的东西,背后越是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在芒格撰写的《穷查理宝典》一书中,他曾将自己的投资智慧总结为以下4点。

一、坚守自己的认知范围

坚守自己的认知范围,听上去过于保守。很多年轻人都喜欢尝试新鲜的事物,通过不断犯错来调整自己的投资思路。芒格非常理解,但他同时也说,我不和40岁以下的人谈投资。

其实芒格想表达的是,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自己哪些领域擅长,哪些领域不擅长。避免用错误的认知投资一些我们并不了解的企业。

20世纪末,第一代互联网公司开始崛起。微软、亚马逊、谷歌等公司的股价快速飙升。但芒格意识到,新兴的互联网行业已经超出了他的认知范围。所以芒格建议巴菲特避开互联网企业。这使得很多来华尔街的基金经理们都嘲笑伯克希尔哈撒韦落伍了。

但没过几年互联网泡沫破灭。几乎所有的互联网公司股价一落千丈。当时全球市值最大的思科股价也跌超了90%。无数基金公司因重仓互联网板块而破产。直到这个时候,大家才看到了芒格“固守自己认知范围”的重要性。

二、多领域学习

如果一个人想学习音乐,那他只要学懂一门乐器就可以了,如果他想建立自己的交响乐团,让他必须懂得演奏所有的乐器。

芒格说:“我这辈子遇到的聪明人,每个人每天都会阅读,没有一个例外。”比如与芒格合作了半个世纪的搭档“股神”巴菲特,据说在上大学之前,就已经读完本关于金融投资方面的书籍。

而芒格自己也是这样的人。芒格可以跟你讨论达尔文的进化论、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牛顿与莱布尼兹在微积分方面的贡献,关于美国金融行业的发展,芒格更是如数家珍,因此也有人称芒格是“行走的书架子”。

芒格认为一个人想成功,必须要把自己打造成一个学习机器。一半的时间用来学习,剩下的时间用来交谈,当然是要与那些才华横溢的人交谈。

关于多领域学习,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也佐证了这个观点。马斯克认为,如果自己只专研新能源汽车,而从来不了解太阳能和火箭发射。就不会有如今移民火星的梦想。

据马斯克的弟弟金博尔·马斯克回忆说,马斯克从少年时期便能做到每天阅读2本书,而且是不同学科的书。

三、逆向思维

无论是芒格,还是巴菲特,我们都会经常看到,当因为一些全球性事件或者*策改变导致股票市场出现价格暴跌的时候,伯克希尔哈撒韦便会快速吃进股票,如果一些被长期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