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猩猩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黑猩猩除了吃就是睡,也能保持10的体脂 [复制链接]

1#
北京最好荨麻疹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hl/210719/9204186.html

、、打工人儿,人类可能是动物界最勤快的个体了,不仅要为了生活奔波,还得抽空锻炼身体,相比之下,我们的近亲黑猩猩可以说相当懒惰,摘果子、晒太阳、梳毛、睡觉一天就过去了。有科学家做过观察记录,发现黑猩猩每天步行距离大约只有3千米,上上下下爬树的高度加起来也不足米,但是睡眠10几个小时,吃喝玩乐10几小时,大猩猩、红毛猩猩运动量更少,即便如此它们也没有四肢退化,为什么人类不动就不行呢?难道人类进化是亲手把自己送入了“困难模式”吗?

要回答这个问题,得从大概万年前说起。目前已经发现的最早的人属成员化石,也是人类和黑猩猩最近的共同祖先是乍得沙赫人,虽然仅存颅骨、下颌骨和牙齿化石,但据推测它们可能已经采取了双足行走的模式,并以瓜果、植物根茎为食。年前后出土的地猿锁骨、肢骨、脚趾骨化石则明确显示出,当时人类祖先已经能够进行双足直立行走,同时可以利用具有抓握功能的脚趾轻松爬树,兼具地面行走和树栖生活的能力。

到了大约万年前,南方古猿的下肢已经更加适宜直立行走,拿我们熟悉的“露西”举例,她双脚的结构与人类相近,五根脚趾均向前生长,而不是像现代黑猩猩那样大脚趾向外以方便抓握,而且从腿长、骨盆以及脚印化石判断,露西和其他南方古猿属的成员都更多地在地面活动,并可以进行长距离的行走,步态与现代人类似。

但是,直立对于人类来说并不是有益无害,比如与黑猩猩相比,人类的前交叉韧带更容易撕裂,这是因为黑猩猩直立时腿部弯曲,可以利用腿部的肌肉分担身体的重量,但是人类直立时只能依靠骨骼,当我们在跑动中急停或转弯时,前交叉韧带就会因为突然且猛烈地张力而发生断裂。又比如,我们的椎间盘更适合四足行走而非直立行走,导致椎间盘突出成为人类独有的常见骨骼问题,这些都给人类不动就会出问题埋下了伏笔。

由此可见,直立行走固然重要,但并不是什么完美无缺的设计,对于人类来说,更有意义的变化出现在大约万年前,因为那时,人类终于能带着工具、捕获猎物,并向远方扩张了,这再次带来生理结构上的变化,比如肺活量、颈韧带、协调性等等。事实上,从万年前到万年前的数百万年时间里,人类经历了从攀爬到行走,再从行走到奔跑的转变,我们常常提及直立行走的重要性,却忽视了奔跑带来的改变。

首先,奔跑使人类获得食物的方式变了,饮食结构自然也随之改变。利用慢跑尾随、追踪动物,再利用疾驰、狂奔驱赶动物,随之让它们陷入人类通过合作布置好的陷阱内,最终完成狩猎,亦或者在奔跑中完成投掷,从而直接命中猎物。

其次,人类的头部后方出现了一条不见于黑猩猩等其他灵长类的颈韧带,它让人类无论是在长跑还是在短跑时,都能够保持头部的稳定。

前两点都相对积极,第三点就对人类来说就不是什么好消息了,因为人类在奔跑中的能量消耗高于行走,于是为了保证身体获得足够的供给,一方面需要在运动和消耗中找到平衡,另一方面需要囤积脂肪作为储备,而后者正是如今的我们需要面对的问题。

反观与我们走上不同演化道路的黑猩猩,它们至今依旧保持着四足行走、植物性饮食、攀爬能力和树栖生活等等,因此即便它们每天的活动范围不大,且大部分时间都用来消化肚子里的高纤维食物,偶尔爬高上低地运动,还是能够保持大约10%的体脂率。

悲观点说,人类无论是长时间久坐,还是缺乏运动,器官、骨骼、身心、大脑出现问题的风险都会增加,归根到底这是一场旧石器时代的身体和现代饮食之间的斗争;乐观点说,人之所以能够创造出如今的文明,也是由于身体构造的改变,以及随之而来的心智、智力变化,用并不完美的身体不断寻找更优的解决方案。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