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比猴子更“高级”吗?
也许有的人看来“人类是猿猴进化来的”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常识”。遗憾的是,这一常识并不正确,至少,表达得不准确,很容易让人误解“进化论”。
更准确的说法是“人类与猿猴是远古时代同一祖先演化而来的”。人类与猿猴是近亲关系,但人类并不是猿猴的进化体。在漫长的物种演化过程中,人类和猿猴为了适应环境的变化,在某一个起点向着不同的方向演化,最终形成了今天的人类和猿猴两个不同的物种。
只要环境不断改变,所有物种都会不断演化,或者灭绝。
人类和猿猴的关系,其实可以用“演化”一词来解释,而不是“进化”。
上面这张图很多人都熟悉。然而熟悉的东西却并不一定准确。人类确实是从某种类似猿猴的物种演化而来,然而这张图仅仅表达了“人类从某种像猿猴的物种演化而来”这一事实,而不是“进化论”。甚至严厉一点说,从进化论的角度来说,这张图相对是错误的。
物种进化并不是向着一个方向一路狂奔,而是向着无数个方向随机运动,也许只有一个方向能幸存下来,也许有很多个方向都能幸存下来。人类和猿猴就是从某一个起点开始分道扬镳,向着两个不同的方向演化,最终一起幸存下来。
人类和猿猴演化过程中,有很多很多个节点,每一个节点都有很多很多个方向,就像一颗巨大的树,有很多个树杈,每个树杈都有很多个分支。人类和猿猴只是这棵巨大的树上两个幸存下来的分支。
所以,幸存至今的物种,都是历经无数磨难走过来的,各有各的生存本领,谁也不比谁更“高级”。看起来的“更高级”,只是在某种特殊的环境里的局部最优解,但是环境是随时都可能变化的,今天的“最优解”,明天可能就变成错误解了。今天的“高级”,随时都可能变成“低级”。
我们需要用一种更包容的心态去理解进化论。灭绝的物种不会再回来,因为环境的变化不会再原路返回。人类只是今天这个环境的一种“答案”,但并不是唯一的“答案”,世界上每一个物种都是“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