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人们在非洲南部的约翰内斯堡北部,发现了一具直立人儿童头骨。人们给他编号为DNH,是一个2~3岁的小孩,按头骨化石推断他的脑容量大约是~毫升,然后还给他起了萌哒哒的名字——“西蒙Simon”。生活在万年前的他,不仅刷新了最古老的直立人的记录证据,也佐证了直立人源于非洲的说法,他更代表着人类最早期的祖先。
可年,人们在“小西蒙”出土的遗迹,仅相隔几米的地方,又有新发现!考古学家们,发现了人属的旁亲——傍人属的罗百氏傍人(Paranthropusrobustus),一些珍贵的头颅骨化石。古生物学家们,将其统一编号为DNH,年代测定也是万年前。虽然,没有证据表明,小西蒙与这位罗百氏傍人是否曾有机会碰面,但时间的证据证明,至少在非洲这片土地上,这两个人科物种,曾共同生活在这里。
当然,后来也还发现了,南方古猿(Australopithecus),其实几乎也是同一个年代,也在这片土地上生活,采集食物。
但那时候,这三者之间有什么联系,或者之间有纠葛和区别,一直也是考古学家抱着浓厚兴趣的地方。而对万年前,罗百氏傍人头骨的研究,成为重要的突破口。这些,在Drimolen遗迹所发现的头颅骨化石,一开始仅仅是碎片而已。
所以为了还原历史真相,研究人员足足花了多个小时的拼凑,小心谨慎地玩起了最难的“拼图”修复游戏。才还原出这具雄性罗百氏傍人的头骨最接近真实的样子。
还有整整近3年的分析,才科学严谨地梳理好,有关埋藏于万年前的物种信息。最后以论文形式,一一把证据罗列在权威杂志《自然生态和进化》上。
他们的研究证明:三大人科物种,在万年前,同时生活在南非,并相互竞争。而且,这个头骨的复原,也成功地破解了罗百氏傍人与直立人,在身体上一个重大的区别。相比直立人的大脑袋小牙齿,体格更粗壮的罗百氏傍人则是小脑袋大牙齿。
两者呈现不同的进化路线,并且有不同的口粮,比如罗百氏傍人的食物,可撕咬坚韧的植物,如块茎和树皮等等。牙齿的进化机构,能帮助他们产生、并承受住咬和咀嚼食物过程中,产生的更强大的力量。
而牙齿较小的直立人,则选择了更广泛的食谱,不仅仅是植物,甚至肉类的食物,也成为他们的口粮。虽然,直立人后来存活了更长的时长,但在万年前,那时候的罗百氏傍人,似乎要比直立人更普遍存在。
这两大物种,试图在不同的进化方向发展,而更杂食性的直立人,似乎在未来的血统上,更能适应环境的变迁。因为几乎在同一时期生活的他们,最后罗百氏傍人却灭绝得更早。而通过这个万年前罗百氏傍人的头骨标本,人们读懂了更多的历史故事。
通过考古学家的复原,我们似乎穿越时光,回到那个传奇的过去:
在多万年前,在非洲大地上,人类谱系与黑猩猩分道扬镳后,进化出南方古猿属也慢慢已经进化出三个方向:南方古猿非洲种、傍人属的罗百氏傍人,以及人属的直立人。前面的两个种族依靠着体格的优势,采集更多的植物与果子当作口粮。
而人属的直立人,在生存劣势面前,开始学会了聪明捕食,更依赖于团队协作,慢慢地试着围猎捕食,学会用火烧食,再一点点扩展自己的领地,站着走出非洲,走向欧亚大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