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参加百家号#科学了不起#系列征文赛。
说起“神农架”,想必很多人第一联想到的就是“神农有架野人”。的确,由于神农架位置相对偏僻,且植被茂密,人口密度又很低,再加上一些媒体的渲染,因此使得很多人对这里充满无限的幻想和遐想。
实际上关于“神农架野人”的传说就一直从古至今都有,并且早在解放前就有探险家一直执着于在这里进行相关考察,而找到的无非是一些非常模糊的脚印等印记,这些都不是让人信服“神农架野人”存在的证据。
“野人”没找着,“驴头狼”这种本已灭绝50万年的“怪物”却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现身神农架,这是为什么呢?它的出现对人类又又有哪些警示?下面我们就来简单的分析一下。
神农架地理位置
神农架位于华中地区的湖北省西北部边陲,东接襄阳保康,西隔巫山与重庆巫山相邻,南依宜昌兴山、巴东而濒临长江三峡库区,北倚十堰房县、竹山且靠近武当山,基本上处在了长江三峡和武当山所组成的旅游带上。
作为我国唯一以“林区”命名的行政区划,神农架林区属于湖北省直管,区域总面积为平方公里,总人口约为8万人,地区生产总值接近30亿元,人均GDP为3.75万元。
从地理位置上来看,神农架林区大致上处于我国地理南北分界线——秦岭淮河一线偏南一侧,属于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向温带气候过渡地带,光热条件较好,降雨量较多,生物资源丰富,有珙桐、光叶珙桐、连香树、水青树、香果树等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和金丝猴、大鲵、中国小鲵、巫山北鲵等珍贵或濒危动物。
早在上世纪60年代以前,由于通信和交通条件较差,神农架还几乎是处于封闭状态的人迹罕至的原始森林,甚至连有金丝猴群(约只)的存在也是上世纪80年代才被发现的,由此可见神农架的“封闭”程度。
驴头狼现身神农架
驴头狼是一种长得像驴的脑袋、狼的身体的动物,故而被称之为“驴头狼”,又由于各地地域文化存在差异,其叫法还有驴头混子、山混子、驴头豹、马儿狼、马儿头、驴头虫、狗头虎、马狼等,其体长一般约为1.5米,高约1米、重约公斤。
根据相关的化石等推断,很多动物科学家认为“驴头狼”就是史前的一种动物——沙犷,它主要生活在距今约万至万年的亚洲、欧洲以及非洲大陆上,并且在这三大洲都曾发现过的沙犷化石。
关于“驴头狼”,《神农架之野》里是这样描述的:
“四条腿比较细长,尾巴又粗又长,除了腹部有少量白毛外,全身是灰毛。头部跟毛驴一样,而身子又跟大灰狼一样,好比是一头大灰狼被截去头部换上了驴头,身躯比狼大得多”。
然而奇怪的是,上世纪70~80年代,神农架地区曾接连有“驴头狼”现身的报道,已经灭绝了将近万年的“驴头狼”却又现身神农架。
上世纪70年代,当阳飞机场岗哨击毙驴头狼一头。据说这只驴头狼比较倒霉,它跑到猪圈捕食,顿时猪圈一阵惨叫,执勤岗哨以为是偷猪贼便带枪前往查看,结果发现是一只体型很大的野兽便将其击毙。年冬天,新华乡石屋头村村民在河边看到长约2米、高约1米嘴像马嘴,颈后有鬃毛的动物,见人后迅速逃离。年8月,田家山乡村民发现一只不明动物,便随即举枪将其击毙,后发现这种动物头部像毛驴,而身体又像大灰狼。年2月,田家山乡红河村也有驴头狼出没的报道。
结合上文的内容不难发现,“驴头狼”具有夜行性,且属于食肉动物,性情非常凶残,按理说这样的野兽不应该像绝大多数食草动物那样胆小谨慎,却为何见人就逃跑呢?不少专家表示,人们所看到的“驴头狼”很可能就是头脸像马、角像鹿、蹄子像牛、尾像驴的四不像(学名为麋鹿)。
但是也有专家否认了这样的推断,因为“驴头狼”长了非常锋利的爪子,这明显具有食肉动物的特征,不可能是像驴一样的食草动物,因此认为“驴头狼”应该就是“沙犷”。
沙犷看起来像马、犀牛和大猩猩拼接起来的怪物,是生活在距今万至万年前的上新世的哺乳动物,在包括我国在内的亚洲、欧洲以及非洲的一些国家都曾发现过它的化石,并且推断这种动物很可能是貘、犀牛和马等奇蹄类动物的近亲。
总结
灭绝了将近万年的“驴头狼”上世纪70~80年代却又现身神农架,并不是说物质(动物)能看凭空消失又能凭空出现,而是由于某种原因人类无法持续对其进行研究或观测,如某种动物由于栖息地环境的变迁而迁徙到其它区域或深山老林等人迹罕至不被干扰的地方,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环境的变化又重新被人类发现。
而神农架“驴头狼”的“现身”,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这意味着神农架自年成立“林区”之后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做得非常好,有利于动植物,尤其是一些珍贵动物的生存。
同时也说明人类对地球的认知还非常有限,尤其是陆地上的原始森林、沙漠,而占地球表面积约70%的大海就更不用说了,至今都还有“百慕大三角”、“马航mh失踪”等无法破解之谜。
科学视野,不同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