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我们总是能遇到这样的一些场景:上班前掐好时间出门,自以为能准时到公司,结果路上遇到各种小状况:忘带钥匙、追尾塞车、电梯维修……导致原本充足的时间不够,最后往往就是迟到了。看到好久没用的东西,于是把它丢掉,过了几天又发现了它的用处.......
我们总是抱着侥幸的心理,以为不会出岔子,没想到,总是事与愿违。
今天就来给大家解读这本——《墨菲定律》,看看这到底是迷信还是有科学依据。本书的核心内容分为:1.什么是墨菲定律?2.墨菲定律产生的原因3.如何防范墨菲定律?
什么是墨菲定律?
年,一位名叫墨菲的空军上尉工程师,认为他的某位同事是个倒霉蛋,不经意间开了句玩笑:“如果一件事情有可能被弄糟,让他去做就一定会弄糟。”这句话迅速流传,并扩散到世界各地。
在流传扩散的过程中,这句玩笑话逐渐演变成各种各样的形式,最通行的形式就是:“凡事可能出岔子,就一定会出岔子。”
这就是著名的“墨菲定律”,又被称为”倒霉定律“。墨菲定律指的是,事情如果有变坏的可能,不管这种可能性有多小,它总会发生。
墨菲定律产生原因
1、乐观主义偏差
在心理学领域,有一种现象被解释为“乐观主义偏差”。它指的是,人们倾向于认为,自己更可能经历积极事件,而他人更可能遭遇消极事件的现象。
上世纪80年代,瑞典心理学家欧拉·斯文森研究发现,93%的美国司机认为自己的驾驶技术高于平均水平。毫无逻辑的,半数的受访者都认为他们自己在所有人中能跻身前20%最安全司机之列。
事实当然并非如此,恰恰相反,正因为司机自视过高,才导致了大大小小的不幸事故。
正是这种“乐观主义偏差”,钝化了其对潜在问题的感知,从而酿成了糟糕的结果。而墨菲定律的启示就在于,让人们牢记这种盲目乐观主义所带来的风险。
2、忽视潜在隐患
心理学上有一个著名的实验:叫“看不见的大猩猩”。实验是这样的,受试者被要求在观看视频的时候,要记录视频中球员的击球次数。但视频观看结束后,受试者却被问到另一个问题:是否有注意到视频中,从人群里走过的那只“大猩猩”。结果令人意外:约有一半的受试者都没有看到那只“大猩猩”!
这个现象被称为“无意视盲”,即在太过于投入某件事的情况下,很容易忽略身边的事。
在商业世界中,有不少因为忽略“大猩猩”而惨败的案例。
比如在年腾讯退出的这款8秒短视频APP“微视”,一开始占尽流量资源优势,甚至在AppStore免费排行榜排名第一,却由于项目负责人,根本没有想清楚这款产品的定位,有人问起也只是搪塞过去,给后来的失败埋下了伏笔,微视的表现后劲不足,这个在温室中长大的花朵,还没结出果实,就已接近枯败。
墨菲定律告诉我们:“你忽视问题,不代表它会自动消失,有一天,它可能会变成坑让你踩。”
3、责任意识缺失
责任意识缺失,有时可能只是一个小小的疏漏,就可能造成整个系统的崩溃。曾经以品质闻名于世的日本制造,近来却在一系列的丑闻下开始走下神坛。
比如:
年11月23日,日本有色金属巨头三菱综合材料株式会承认,旗下子公司存在产品数据篡改的造假行为,目前受影响企业目前达到家。
当企业和个人的责任意识开始淡薄,他将带来难以想象的破坏性后果。
墨菲定律告诉我们,容易犯错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弱点,尤其科技越发展,面临的麻烦可能就越严重。
如何防范
1、预估偏差
人类就像一台机器,有时它会有助于我们提升表现,但是消极的一面是,它也让我们忽视了潜在的危险。
我们可以事先预测出与实际结果的偏差值,设想有可能遇到的最坏情况,并做好风险管控,采取多种保险措施,以避免偶然事件发生后所造成的损失。
2、提升实力
大家不妨回忆下考试时候的场景,什么时候“成绩差”的概率会更高呢?事实上,还是我们实力不够的时候。
有的人总是担心,考试会不会考到自己刚好没有复习的部分,结果,天不遂人愿,墨菲定律“显灵”了,考试出的题刚好是自己没看的!惊不惊喜?意不意外?
同样的考试内容,对于实力不同的学生来说,考不好的概率是不一样的。越是实力不够,越爱责怪运气不好,因此,提升实力是降低出错概率的唯一捷径,从此便不必担心墨菲定律作怪。
3、高度重视
有时候,事故发生的原因在于人们对小概率事件的忽视。事实上,“小概率负面事件”更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