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hjnbcbe - 2025/7/4 19:14:00
来源:新浪数码在谈小米首款智能手表之前,我们想先说几句这个品类在国内的崎岖路程。对国内用户而言。三星是很多人的启蒙者,但更多国内用户记住的还是moto,即便一代没有行货,那个外观依然成了智能表的颜值巅峰。以至于多年后,它的粉丝(比如我)仍认为,放到现在它也是最漂亮的智能手表,没有之一。外形方正,带摄像头的三星GalaxyGear销量惨淡,但具有开创意义moto在那年代是最美智能表那是厂商们对智能手表探索的阶段性胜利,当年有很多大小厂商认为它将是智能手机后的下一个风口,于是纷纷向此领域发力,大如motoLG这种大厂,小如PEBBLE这种众筹产品。都觉得下一个时代已到,自己超越苹果的机会终于来了。Android智能表阵营厂商不少,但几年后散了但是……现实是残酷的,这些厂商很快都败了。因为智能表那孱弱的性能没能打败手机。安卓智能手表没繁荣,已经凋零。苹果又一次后来居上(也经历了周折的产品定位调整),三星则靠着自己的Tizen活下来了,还有一些另辟蹊径的产品填补市场缝隙。有意思的是,国内用户对轰轰烈烈的安卓智能表运动感知并不明显,因为谷歌的缘故,国内用户知道wearOS的人都不多,那段时间,高端用户被AppleWatch迷住,预算有限的则带着小米手环;少量高阶玩家,在水货wearOS手表和出门问问之间循环。从这也能看出小米为什么要做手表,用户群体不小,手环戴了那么多年,产品虽好,毕竟还是手环;软件生态有MIUI在前,有了用户基础和话语权;硬件生态已经足够大,在小米手机和米家智能家居之间,可以加入一个离人体更近的产品了。小米手表的包装盒外观……有点不自信这是小米手表在发布之前被吐槽最多的一点,在雷军微博上放出官方图之后,对它的评论几乎是一边倒的批评之声,那张效果图,确实像AppleWatch。真机到手,侧面和配色确实像,尤其是右侧数码表冠和电源键。真机线条很硬,最像的主要是数码表冠这面像的根本原因是小米采用了方形屏幕。在评测AppleWatch一代时候我们曾经谈过方形屏幕,它不像圆形那样有空间浪费,能呈现更多信息,但在操控方式上,手指点击屏幕App图标还行,但翻页滑动基本无解,因为手指就遮住了半个屏幕。所以即便是希望将一切硬件按钮都虚拟到屏幕中的苹果公司,也不得不发明出数码表冠这个东西帮助翻页。小米手表外观这也注定了只要是方形手表,除非不考虑翻页这件事,否则绕不开AppleWatch这个最优解。小米手表的左侧而小米手表的问题在于,他们没有花时间去找一个更好的答案,而是填上了一个已有的最好答案,并且在部分表盘甚至图标上,都直接“致敬”了苹果。这是很不自信的表现。小米手表和AppleWatch当然,设计者也做了努力,让它不那么像AppleWatch,也就是将大部分都设置成直线,但我们不认为这是成功的设计,它让手表显得有点厚,不包含底部传感器厚度为12.3毫米。虽然AppleWatch5代用卡尺一量也到了10.8毫米左右,但弧形表壳让它在视觉上显得薄得多。小米手表实际佩戴的样子这款手表的表带像大多数智能表一样,采用卡针,为了追求直线设计,金属质地的表耳跟表壳虽然直接连接,但它的质感和颜色其实更像是硅胶表带的颜色,表耳栓全长20毫米,有效宽度是18毫米,后续换表带看起来还是黑色的,一体感才能最好。表带可拆卸,但因为表耳(跟手表连接处)是哑黑色,配浅色表带可能有点突兀小米手表有两个版本,也就是“小米手表”和“小米手表尊享版”,我们拿到的是前者,尊享版的外观跟普通版是一样的,基本参数,例如1.78英寸的屏幕,x分辨率,以及44毫米的表壳尺寸。他们的处理器和大部分规格都是一样的,不同体现在表壳/表带和屏幕玻璃材质上,前者是铝合金+硅胶+康宁大猩猩3代玻璃;后者是不锈钢表带+不锈钢表壳+蓝宝石玻璃,更贵,耐用度也更好。表后背是陶瓷材质,四个充电触点硬件部分:安卓阵营几乎最好跟外观形成反比的是,这款手表的整体体验在(国内)安卓手表阵营里几乎是最好的。先从最明显的表盘说起,1.78英寸,x分辨率算下来像素密度是ppi,这个小屏幕上已经足够保证看不到像素点了。这块屏幕也支持alwayson,但是没有苹果那么高级——熄屏之后是时间加日期显示。小米手表其实也有熄屏模式小米手表的普通版和尊贵版都采用的高通骁龙G版,存储配置也都是1GB+8GB,这些决定了它们在性能方面体验是一致的。骁龙WearG版是高通为智能手表等可穿戴设备推出的处理器,采用分层式系统架构,集成四核A7处理器、并且具有超低功耗的协处理器,以及学习引擎。与上代Wear相比,WearG版能够根据不同的显示屏类型、电池容量和终端来配置,从而提高续航时间。我们没对手表进行跑分(主要还不是没跑分软件),但日常操作,这产品流畅度不成问题。另外,小米手表还提供了线性马达,震感,内置独立扬声器等等。这些其实都不算感知特别明显,在使用两天过后,我们感觉最方便的仍旧是NFC部分,这款手表继承了小米手机全功能NFC的优良传统,公交卡、门禁卡、钱包都没问题。NFC功能一直是小米手机的优势,如今被移植到手表上体验部分融合米家是最大优势小米手表采用的系统名叫“MIUIforWatch”,跟国内很多自研系统的产品(比如华为watchGT)不一样的是,MIUIforWatch的内心是真正的谷歌wearOS,大概等于MIUI与Android的关系。因为一些原因,原生谷歌架构无法在中国运行。这导致Android系统虽然在中国被发扬光大,但谷歌生态却被去除了,取而代之的各家自己的账号系统,地图,软件商店和健康生态等等——小米的手表系统也是这么干的,在这部手表上语音助手是小爱同学,地图是搜狗,听书是喜马拉雅,听歌是QQ音乐,智能家居管理系统则是米家。还有Keep,支付宝,航旅纵横等第三方App的支持。相比国外的产品,他们或许显得不那么洋气,但使用人群更广泛。当然,这些第三方App可能刚上线不久,稳定性有待提升,QQ音乐就碰到过卡顿问题。主菜单界面打开菜单,方方正正的图标才像是小米家的感觉,其实跟它的手表外观很搭。但美中不足是,其中有些部分,例如表盘或是剧院模式那个小图标,又似乎借鉴了苹果……MIUIforWatch界面看不到太多wearOS的痕迹,但从连接时候就能注意到,除了小米穿戴这个App,在初步连接还要下载wearOS的App,它提供基础连接服务,比如手表和手机的通讯、转发手机的消息推送等。小米自己的手表对米家智能产品的控制更完善手表上的通知消息可以分组,所以阅读时不会觉得太凌乱。大家最关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