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时间7月18日,苹果供应商康宁发布了大猩猩玻璃第六代升级款,距离上一代新品面世已过去两年。除了日常性强化玻璃抗摔和抗刮擦能力外,康宁还探索了各种色彩、触感等个性化展现形式与玻璃的结合。后者虽说看着酷炫,但目前它还是高端定制的生意,手机领域的普遍应用尚需时日。
康宁大猩猩玻璃销售与应用工程副总裁兼大猩猩玻璃部件全球业务总监李睿硕(JamesE.Hollis)介绍到,第六代康宁大猩猩玻璃着重在应对反复扛跌落能力方面有所增强,平均能经受15次从1米的高度到粗糙表面的跌落。李睿硕强调,除开作为供应商以外,康宁也会给予手机终端厂商关于抗摔、耐磨等方面的设计建议。
根据Toluna全球消费者调查数据,用户平均每年要摔落7次手机,其中半数以上是从1米或以下高度跌落,跌落造成的返修成为用户维修手机的重要构成部分,这也是为何康宁要从耐用性和稳定性进行突破的原因。
不过就市场层面而言,根据全球市场研究机构TrendForce发布的全球智能手机市场预测,年智能手机销售增长将放缓至2.8%。此外Counterpoint的数据显示年中国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下降1%,中国手机终端正在处于“寒冬期”,这无疑对于上游供应商康宁而言也将有影所响。
针对手机市场波动对其业绩影响,李睿硕表示,即便不景气的市场中依然有商机:“我们会更加强调设计,产品中会有更多的玻璃被用到,越来越多的手机使用玻璃后盖,这就意味着对于我们的需求依然是增长的。”
康宁工作人员向媒体演示了测试环节,但因规定无法拍照,故此仅描述所见情景。从康宁演示看,大猩猩第六代防摔表现比测试竞品好,以1米高45度倾斜角第15次摔落,玻璃没有破裂,仅有左右两侧有较明显磨损,而其它竞品测试前期完好无损,同等条件摔落后,玻璃严重裂损。
事实上,手机玻璃摔裂并非仅仅是“摔的结果”,摔是直接导火线,日常刮擦是日积月累致使最后损伤的根源。接受媒体采访时,康宁大猩猩玻璃部件全球业务总监李睿硕指出,手机玻璃板碎裂与表面裂纹(肉眼没看到的刮擦不代表没有损伤)和压力主要相关,压力从裂纹渗进玻璃内层,最终导致破裂。因此,玻璃防刮擦性能亦不容忽视。
康宁工作人员向媒体演示了大猩猩玻璃的翻滚测试,这是手机日常放置在口袋、钱包时的情景模拟,那时手机易与钥匙、化妆品、笔、硬币等物品产生刮擦。下图黑线表示有刮擦,同等实验下,第六代大猩猩玻璃相对而言黑线较少。
此外,还有直观的刮擦后抗压测试(中间圈内有磨损)。从左至右,分别为非化学增强的钠钙玻璃、化学增强后的钠钙玻璃和第三代大猩猩玻璃(表面经过离子交换技术形成保护膜),依次受压破裂难度加大,同行男性媒体使全力试图将大猩猩玻璃弄破未果。
目前,第六代大猩猩玻璃尚未量产,据悉,年底前新品将推向市场。就中国而言,李睿硕表示,现在中国主流手机厂商先行试验了第六代产品,相关样本已有,很快将公布。尽管康宁在中国内地有玻璃工厂,但第六代大猩猩产地是在美国、日本和台湾台南地区。不过到明年,作为汽车内饰的大猩猩玻璃将在合肥投产。
个性化将成为玻璃新趋势?
参观康宁研发中心,最吸引注意的是摆成排的彩色玻璃,乍眼看很像手机壳。连触感也能提供手机壳般的效果,如抚摸光滑表面,树木纹理,蛇皮凹凸有质的规整感。
据康宁介绍,这些彩色玻璃以康宁专有工艺、油墨和设备制成。暂时还没有手机厂商实际应用,“这取决于OEM生产商,”李睿硕表示。
康宁方面并未透露彩色玻璃造价相对大猩猩玻璃贵多少,但成本或是掣肘实现大规模定制化的重要因素,这里的成本既指增添一层新修饰膜所加的费用,且个性化难有一定规模数量摊薄边际成本;
另一层面,成本又指用户心理习惯培养需要时间,现有手机玻璃背板多为纯色,个性化玻璃市场需逐步培养,另外中国人使用手机习惯性配壳,且手机壳更换频率不低,使目前康宁这种个性化玻璃还是高端定制的生意。
李睿硕提到一种折衷办法或能将个性化玻璃衍化为商业机会:如果生产几十款个性化玻璃会对生产流程造成压力,那么给消费者十种选择会容易得多。厂商或可选择以某种个性化玻璃开始,逐步增添多元品类。
这逻辑有点类似华为首先只推了一款不同往常的P20极光色玻璃背板试水,成效还不错,预订开启没到2分钟即被抢空,甚至还炒货到加价元拿现货。一定程度上,个性化手机玻璃背板能在同质化手机竞争市场里为手机厂商“打差异化牌”,但相应也得承担挑战用户习惯的风险。
点击下方“玻璃工业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