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猩猩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觉者段永朝互联网对人类的冲击,不仅是
TUhjnbcbe - 2021/1/10 1:38:00

▲点击图片即可观看

《生命·觉者》段永朝纪录片

导读

现在的科学技术,对生命介入的深度,已经远远超过了既往的科学。互联网一定是一个千年的大事件。本期《觉者》,梁冬对话段永朝,一起探讨互联网对人类历史有什么影响呢?到底有哪三种历史观?《人类简史》的冲击力在哪里?

欢迎留言分享“文中退步论、进步论和循环论,你更偏向哪一种?”将有机会获得《人类简史》一本。

cinian

点击边框调出视频工具条

▲点击观看

《生命·觉者》梁冬对话段永朝:

互联网对人类的冲击,不仅是一个千年之大变局

段永朝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兼任硕士生导师

阿里巴巴商学院特聘教授

腾讯云中智库顾问

财讯传媒集团首席战略官

中国“数字论坛”的发起人之一

中国计算机学会的高级工程师

他拥有三十五年IT及媒体从业经验

著有《互联网思想十讲:北大讲义》

《新物种起源——互联网的思想基石》

01

生命,是一个历程

梁冬:生命这个话题随着不断深入地与不同的老师的交流,我对这个问题的看法也越来越开阔了。到底生命是不是一个历史现象呢?人类是怎么看生命的?

段永朝教授是我所知道在这个领域里面我最喜欢的老师,想邀请段老师跟我们从历史的角度来看,人类是怎么看生命的。所以我们也希望从这个机会,跟大家一起从过去、现在、未来,一起去探讨一下人类对生命的思考维度可以怎么样的?谢谢段老师。

段永朝:生命就是两个字,生和命,合起来叫生命。但是很多人都理解最后一个字——命。

命是当下的体验,而生命是一个历程。

我们每个人一定都记不得自己小时候的样子,都是听爸爸妈妈说,这个是无法弥补的缺憾,这就意味着我们不知道我们如何而生,我们也不知道生前世界,也不知道我们生到我们有知的这几年中是怎么爬过来的。所以长大以后我们会对命这个字有刻骨铭心的体验,但是对生这个字没有太多体验的。

“生命”这两个字要联合起来看穿它,要把它放在一个宽大的历史坐标里面看,只是从自己的出生和成长去领域生命的话,这就是一个二维平面的事情。我一直强调这个史观的问题,以及对人的重要性,所以我特别同意这期咱们聊的这个话题,定的这个基调,因为史观有助于你对生命的理解甚至领悟。

02

三种史观

梁冬:我们都活在一个很短、很小的一个生命片断里,所以我们没有办法建立起历史的观念,那您可不可以把在北大里的课程和我们大家分享一下?

段永朝:如果不能建立起来良好的史观,那你对互联网的理解就一定处在器工数术的层面。那互联网对你来说一定就只是一个工具,像锤子一样。只有从史观的角度来看,你内心会有很多疑问,你才会产生更多的思考。

比如,当年李鸿章曾说过有“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那就是看到了船坚利炮,对当时大清王朝的那种冲击的猛烈程度,派出去的官员到欧洲去访问,回来之后受到那种心灵的震撼,所以得出来一个结论,就是这是三千未有之大变局。

我受他这句话的启发,觉得互联网一定是个千年大事,从学术角度探究,互联网所奠基的史观基础到底发生了什么变化呢?

我简单梳理了三种史观:

第一种史观叫“退步论”。现在看是属于早期文明,大概三千年或者两千五百年以前,雅斯贝尔斯讲的轴心时代,那时的《荷马史诗》,印度的《摩诃波罗多》或是《吉尔伽美什》等这些史诗,到中国也会有一些史诗文化,那时被称为“*金时代”,往下延续就是白银时代,再到青铜时代,到黑铁时代,整个这个世界是日子一天不如一天了。

那孔夫子也讲,无从周,他想象中那时候的周朝时代,整个秩序井然,人人彬彬有礼,不逾矩,什么东西都恪守中道,那是个非常美好的社会。然后礼崩乐坏,一天比一天差,就是唉声叹气。整个退步论里面暗含着这么一个期待,总得有一天重整山河,就是这么一个信念支撑着下来,这叫退步论。

第二个是“进步论”。进步论大致是从文艺复兴之后出现的,集中在欧洲,他们开始觉得不需要上帝的庇护了,可以凭借自己的理性,把握自己的命运,在这种情景下就有了一种新的观念,就是我们可以借助科技的力量,凭借人的理性不断地探索未知,然后创造出一个新世界。我们不用再等一个新世界降临,我们可以创造它,这就是第二个观点——进步论。

进步论在一百年前是非常的深入人心,这几乎是一个全民喧嚣,就是大家认为指日可待,高呼的口号,就期待着在我这一辈子就能见到这一天,伟大社会,就是缔造伟大社会,这是第二种观念。

第三种是“循环论”。这个观点在东方文化留下了很深的痕迹,从印度的吠陀,婆罗门到佛教,再到中国的一些本土文化,都讲了一个天道轮回的观点,它认为世界一定会在毁灭中孕育,在孕育中成长,在成长后毁灭的这样一个过程。

但是因为循环论的科技含量不高,导致被进步论打败了,现在的史观的格局,是进步论占在王位,那退步论是被作为一种需要提携帮扶的,那些对世界感到郁闷的,那些叫做心理缺陷的,那是扶贫对象,他们需要精神扶贫。循环论者因为科技含量不高,因为他们不能发Paper,你不能用星象学来解释人类历史的命运,那样你不能在这个《经济学人》杂志上发论文,主要论文都被进步论所霸占,基本上是这个格局。

为什么我把它分成三种?我是想告诉孩子们先找找自己的位置,而不是盲目站队,拿个指南针先看一看。假如互联网到处都是,已经把我们武装到牙齿浑然不觉了,我们的史观可能会又演化成什么样子?当然也可能是在这三种中去投票,选一下哪一个成为我们的主流史观,再把它夹杂一下。但也可能是过去被打入冷宫的一种旧的史观,可能会被重新唤醒。

梁冬:还有除了这三种之外的其它的史观吗?

段永朝:分类上我就把它分成三种,然后一个人的史观,是百分之二十的退步史观,加百分之三十的进步史观,和百分之五十的循环论史观,有这个色彩。

03

人类只是一个物种

梁冬:《人类简史》里面有一个很有意思的观点,它认为人类之所以在过去的几百年有大的进步,因为人发现了原来人还有很多不知道的东西,正是因为有了这个假设,所以你认为《人类简史》这本书里讲到的这个观点是相信人类是会进步的吗?

段永朝:《人类简史》这本书的作者想表达的意思,可能还不在于选一个史观作为一个主基调,而在于他要突破我们这个史观的尺度。

我们过去建立人类史的尺度,是从农业社会或者是畜牧社会,总之人已经像个人样了,这时候来讲人类史的。我们一讲石器时代的时候,往往把它作为一个序曲,“采摘狩猎”四个字,就把上千年、上万年的历史就概括了。

真正今天的人类文明史,它有一个非常一致的特征,什么是人类史呢?就是它可以写下来的,我们只承认它。就是刻在甲骨上的,写在泥板上的,这个叫信史,或者叫有书证、物证记录的人类史,从这儿开始编下来的叫人类史。

写《人类简史》它的冲击力在哪里呢?他说这只是很小的一部分。我们从今天的学术证据上来说,这个不超过万年,但是他认为我们要考虑人类史,要从人类什么时候走出非洲,到人什么时候开始退掉体毛,再到人什么时候跟大猩猩分道扬镳。这几个尺度分别是三百万年、一百五十万年和五十万年到十万年。

所以这么大的尺度,就是百万年的人类尺度都被取消了,我们现在只是说的是万年尺度,他认为这个很有问题。

《人类简史》我读完后,它的思想可以概括成一句话:“把人类回归到一个物种的位置”,就是人只不过是大千世界花鸟鱼虫中的一个品类,并且我们与花鸟鱼虫之间的亲缘关系,要再往前还可能人是从水里爬出来的。所以我们只不过是一个物种。这是非常有积极意义的。

梁冬:那如果根据这样的一个排列下来的话,你来看现在互联网对我们人类的冲击,应该不是一个千年之大变局了,我觉得是一个万年或者百万年级的大变局。甚至有可能我们在有生之年能看见一个新的人类物种的出现。

-END-

点击下方图片即可观看

《生命·觉者》段永朝纪录片

??

《生命·成长》第二季正在播出,欢迎收看。

??

点击下方海报即可观看

最新《生命·成长》第二季完整版纪录片

赠书福利

文中退步论、进步论和循环论,

你更偏向哪一种?

欢迎在本文评论区留言

与我们分享

我们将从中选取一位小伙伴

送出

尤瓦尔·赫拉利

《人类简史》一本

活动截止时间:年12月7日

活动解释权归所有

出品

此念

编辑

演忱

排版

王啊晶

大家都在看

点击图片即可阅读全文

李松蔚:自控力,是一个被神化的概念(第三期)

看见孩子,孩子才能找到自己

田宏杰《生命·成长》第二季

《觉者》潘宗光:快乐,不在于你拥有多少,

而在于你能放下多少

点击阅读原文,看此念出品更多精彩视频

喜欢~马上点击在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觉者段永朝互联网对人类的冲击,不仅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