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兽片和灾难片才是真正的世界性语言
文
于华东
清明节应景的三部悬疑片《嫌疑人X的献身》《非凡任务》《绑架者》一阵厮杀,最终的清明档冠*却是《金刚:骷髅岛》。
三部悬疑片在上映首日,仅《嫌疑人》夺走了单日票房冠*,《金刚》紧随其后,紧接着第二天《金刚》就再次夺走了日冠,“逆袭”后一直领跑清明档。
截至今日凌晨,《金刚》上映13天票房已破10亿。面对三部应景的国产新片,这部客场作战的怪兽片却一路所向披靡,轻松摘得清明档冠*,无外乎遵守了好莱坞大片的四大套路:剧情及格、视效震撼、情怀满满、大众口味。
《金刚:骷髅岛》给中国电影行业带来的最大启示,就是怪兽片和灾难片是最适合做合拍片的题材,怪兽片和灾难片是真正的世界性语言,任何人都能看得懂。
从《金刚》的大卖,看好莱坞大片的四大套路根据国内票房体量,进口大片可以分成以下三类:
A级(6-8亿):《钢铁侠3》(7.5亿)《星际穿越》(7.5亿)《霍比特人3》(7.6亿)《星球大战:原力觉醒》(8亿)
A+级(8-12亿):《美国队长3》(12.46亿)《极限特工:终极回归》(11亿)《生化危机:终章》(11亿)
S级(12亿+):《阿凡达》(13.4亿)《变形金刚4》(19.77亿)《速度与激情7》(24亿)《复仇者联盟2》(14.64亿)《泰坦尼克号》(年3.59亿+年3D重映9.46亿=13亿)《侏罗纪世界》(14亿)
纵观这些影片,好莱坞大片的四大元素无外乎四点,分别是:1、剧情,2、视效,3、情怀,4、大众。
这四大元素,每项做到极致就有5亿左右的容量。只要有其中两项做到极致,其他项不丢分,就是10亿体量;如果如果4项都过硬,突破20亿不在话下。
《速度与激情7》
对于《金刚:骷髅岛》来说:
1、剧情
《金刚:骷髅岛》的剧情虽然比不上《速度与激情7》精彩,但是比《生化危机:终章》要好一些,是一个典型的怪兽片剧情,简单、粗暴,但剧情不丢分,并有合家欢元素。只是与前作比起来,感情戏弱了很多,会因此损失一大部分女性观众。
2、视效
剧情简单粗暴是关键,但是更需要有奇观。没有奇观的简单粗暴就会沦为平庸的B级片。
《金刚:骷髅岛》中的大猩猩金刚有英尺(30.48米)高,这是彼得·杰克逊年版《金刚》25英尺的设定4倍之多。
不仅金刚个头大,影片中其他怪兽的个头都不小。最后与金刚对战的巨型蜥蜴,就是《长城》里加大版的饕餮嘛。
中国市场不仅喜欢怪兽,而且喜欢大怪兽,这也是一种视觉奇观。
《金刚:骷髅岛》
其他卖座的好莱坞影片中,也不乏奇观场景。《极限特工3》中各种高难度极限动作层出不穷,不仅脚踩滑雪板从高空跳下,更是上演危险的山林滑行,还有范迪塞尔开着飞机撞向坠毁的卫星并赤手空拳的在高空抓住降落伞,以及摩托的海上冲浪追逐戏码,这些之前未见过的情节,正是好莱坞工业的奇观之处。
《速激7》除了保罗·沃克的情怀外,还有它的精彩奇观呈现,使观众买账。在濒临悬崖的地方,跳出将要坠毁的公交车,抓住甩过来的车尾成功脱逃,这些画面给观众带来的视觉冲击是非常罕见的。
《碟中谍》中,阿汤哥徒手攀迪拜塔、徒手扒飞机、飙车加翻滚、摩托追逐赛没少人吊胃口!而《星球大战》不管打得再猛,却没有视觉奇观。
3、情怀
“金刚”在电影作品中的个头变化,也见证了它与观众之间一路的成长陪伴。
年,彼得杰克逊终于完成了儿时的梦想。那只体型巨大,震天吼地,令人恐怖,又叫人心酸的大猩猩,被重新搬上了银幕。两百分钟的时间,讲述了一个人与兽难弃难离,凄惨虐心的“爱情”故事。
从20年代开始,到上次的“美女与野兽”版的《金刚》,《金刚:骷髅岛》也承载了很多人对于以往的记忆情怀。
《金刚》
《侏罗纪公园》《变形金刚》《哆啦A梦》《复仇者联盟》,这些影片都有着一大批深度养成的观众群体,其背后都是满满的童年/青年回忆。
回想上一次传奇影业和腾讯影业一起玩的时候,拍出来了什么?——《魔兽》。烂番茄28%,Mtacritc是32分。制作成本1.6亿美元,全球总票房4.33亿美元,美国本土票房只有多万美元。只能说,如果不是中国几亿玩家们真的很有情怀也很有钱,这部电影会死得非常难看。
4、大众
首先灾难片和怪兽片是真正的世界性语言,任何人都能看得懂。好莱坞称霸全球主要靠的是科幻片和动作片为主。而灾难片和怪兽片更是全世界通行的语言,剧情简单粗暴到整部电影就是:地震来了,快跑!怪兽来了,快跑!
《金刚:骷髅岛》与《侏罗纪世界》都属于合家欢电影,不仅有老观众的情怀基础,还有小朋友的市场。很多70后、80后、甚至是90后都会带着孩子去看《金刚:骷髅岛》,大人看情怀、奇观,小朋友看怪兽。所以,尽管怪兽片主要核心是男性观众,女性观众会不太感兴趣。但由于争取了一部分家庭观众,所以还算是大众的类型。
总之,《金刚:骷髅岛》和其他大片相比,剧情及格,情怀也足够,特效最为突出,大众偏弱,所以票房达不到20亿,但是也轻松过10亿,最终会在12亿左右。
《金刚:骷髅岛》
中外合拍片:哪些该拍,哪些不该拍?合格的合拍片,就是要做中国观众爱看,并且北美观众也爱看的。尤其要优先照顾中国观众,否则我们就成了纯粹的好莱坞金主了。
中国影视大佬去好莱坞撒钱的路子都一样,都是想用好莱坞的体系和技术,再结合中国文化题材,来做一个票房中西通吃的电影,但这样的想法往往做出一个四不像的失败作品。
首先,如果连中国市场都没搞明白,更搞不懂北美市场,做出来的东西自然是两边都不讨好。
现在中国市场已经是类型化和年轻化了,而那些想走高大上国际化的大佬们,还停留在想做中外合拍的传统剧情片。例如《丝绸之路》、《楼兰》之类的假大空类型。他们忘了中国的主流观众已经变成了平均21.4岁的90后网生代观众,他们对此类题材根本不感兴趣。
作为中外合拍片,首先要搞明白什么样的好莱坞大片在中国最卖座,先照顾中国市场,然后再兼顾北美市场。这样,才能做出中外都卖座的电影作品。
《金刚:骷髅岛》
鉴于前文的分析,总结起来就是,灾难片和怪兽片是最适合做合拍片的题材。
对于院线电影来说,除了超级英雄这样的科幻片,就是《速度与激情》和《碟中谍》、《》这样的警匪、特工影片,都是简单粗暴的类型。像《侏罗纪世界》、《末日崩塌》、《哥斯拉》这样的灾难片就更不用说了。
《泰坦尼克号》其实也是“灾难+爱情”片,有大场面和爱情。但单独的爱情片则很难,因为没有大场面。另外战争+爱情则不是很好,例如《珍珠港》。纯爱情片更不适合,纯喜剧片不适合,例如《阿瓜与阿呆》。一定要《银河护卫队》、《蚁人》这样的“科幻+喜剧”,才能进入国内市场的A级以上的空间。
《蚁人》
因此,中外合拍片要优先选择的几大题材:
第一梯队:怪兽片和灾难片,其中怪兽片要优于灾难片。
为什么中国观众会喜欢看这样简单粗暴的怪兽片和灾难片?
是因为海外媒体分析的那样“中国观众口味奇特,成为好莱坞烂片的翻身沃土”?
其实,根本原因是北美观众和中国观众处于不同的观影阶段,以及两国观众口味的不同导致。
现在北美电影市场其实已经开始停滞,全球电影市场增长主要依靠中国,中国电影市场的增长主要依靠三四线城市。而中国三四线观众还处于观影的初级阶段,自然喜欢简单、粗暴的好莱坞大片。太深奥、太复杂、太西方的看不明白。
例如《星际穿越》(7.5亿)这样的好片,重点票仓是一二线城市,三四线城市票房贡献就较低,因为看不懂。又或者《复仇者联盟2》(14.64亿),虽然也是简单粗暴的超级英雄打群架,但漫威宇宙人物太多,支线太庞杂,所以很多观众也融入不进去剧情,所以票房在15亿左右,没能超越“突突突”“哒哒哒”的神作《速度与激情7》(24亿)。
《复仇者联盟2》
灾难片和怪兽片是真正的世界性语言,任何人都能看得懂。
众所周知,好莱坞走的是全球市场,所以会照顾各国观众口味。最卖座的大片也是以剧情简单、场面宏观的科幻片和动作片为主。因为比起文艺片或者其他剧情复杂的剧情片电影,这两者都有全球观众共同的语言。
超级英雄的剧情最简单:都是屌丝意外获得神器(神力),然后逆袭打败大反派,拯救世界,赢得美人。而动作片一般都是式的英勇特工深入虎穴,挫败阴谋家的大阴谋,拯救世界的故事。
但是这两种还不算是最通用的世界语言,毕竟还是有很多观众看不懂《复仇者联盟》,还是感觉那个世界距离自己较远。例如面对像《霍比特人》这样的魔幻片,因为中国观众天生不习惯西方魔幻的神话体系。有文化隔阂,怎么看也没有中国的孙悟空亲切。
但是灾难片和怪兽片则不同,剧情更简单,场面更粗暴。简单到整部电影就是:怪兽来了,快跑!恐龙来了,快跑!地震来了,快跑!龙卷风来了,快跑!
《金刚:骷髅岛》
第二梯队:动画片。
合家欢电影因为可以覆盖全年龄曾而备受市场青睐,不同于大部分国内动画的“低龄化”定性思维,好莱坞动画往往都是合家欢类型的卖座题材。
好莱坞几大电影公司几乎每年每家都会出品一到两部合家欢动画电影,制作精良,高投入高回报。据统计,年-年,进口动画电影在内地票房达一亿元以上的16部影片中,全部都是合家欢的定位,也全都是家庭/冒险的类型,这种动画电影一般具有较高的票房体量。
《大圣归来》几乎是国内第一部合家欢定位的动画电影,最终取得近10亿的票房,创造国产动画电影的票房奇迹。合家欢电影《捉妖记》同样也是通过中国文化配以好莱坞经验来运作的,结果卖到24亿。《功夫熊猫3》在国内也卖到了10亿票房。中外合作的动画片绝对是被大家忽略的一个大金矿!
《大圣归来》
第三梯队:特工片、动作片、喜剧科幻片。
例如《银河护卫队》、《王牌特工》《极限特工》,还有之前中国公司曾参与投资的《超体》、《敢死队》,都在中国就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那么,哪些类型不适合中外合拍呢?
一般来说,很多大佬在做合拍片时都会选择传统剧情片,这是老一代人眼中的所谓大片模式,例如“战争、史诗”。因此,一些巨额亏损的中外合拍烂片就是这么炼成的。
首先题材要宏伟。例如丝绸之路,楼兰、敦煌、秦始皇兵马俑长城,郑和下西洋、或者康熙对彼得大帝,慈禧对维多利亚女王。然后投资2亿人民币以上,十年磨一剑,找些中国观众脸熟但是过气便宜的外国演员。演员配置也必须是中美日韩各选一个明星,用来照顾各国市场。
《绝地逃亡》
凡是碰到这样的项目,投资人绝对要远离。否则肯定赔个底朝天。在此特意列出不能碰题材系列:
1、古装武侠。例如《绝地逃亡》已经亏了个底朝天;
2、战争大片。不论是二战,还是古代战争。华谊参投的布拉德皮特《狂怒》,就在中国只卖了1个多亿,已经很幸运了。引进的批片《这里的黎明静悄悄》只卖了几百万。想做出一个《血战钢锯岭》,那是极其小概率的事件;
3、史诗大片。例如很多人想拍的《香格里拉》、《丝绸之路》之类的。
所以,中外合拍首选的题材,还是首先要符合市场规律,而不是老总个人的喜好。按市场规律选择可以从简单粗暴的B级片,怪兽片和灾难片做起。最近热映的几部进口片,都是最好的例子:《极限特工》就是典型的简单粗暴的北美B+级电影,在中国却可以卖到10亿票房;《金刚》作为怪兽片的代表作,拥有世界通用的电影语言,同样可以卖到10亿以上。
主编、记者
工资翻倍、送股份!详情点此穿越~
三大媒体矩阵
更加垂直,更多干货,信手拈来!
原创内容,转载请附上版权信息及作者署名
“一起拍电影”已入驻今日头条、百度百家、界面、一点资讯等渠道,覆盖娱乐产业核心人群
投稿、商务合作、加群,请后台回复“合作”
邮件: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