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上篇)与此同时,在日本东宝株式会社,当年参与《金刚大战哥斯拉》的原版人马也在考虑让金刚“洗白”。这导致了年的电影——《金刚的逆袭》的问世。当时,日本怪兽电影的竞争已经趋于白热化,此时,观众已经对其中千篇一律的模式感到审美疲劳——他们希望能看到不一样的怪兽,尤其是一些并不肤浅的东西。
《金刚的逆袭》
正是因此,东宝会在这部电影中贯彻“洗白金刚”的想法,这一点可以从剧情中略见一斑:在其中,剧组设计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反派——机械金刚,它由一名叫神秘博士(Dr.Who)的疯狂科学家发明,最初被用于开采北极地区的稀有元素——X物质。但当这头机械巨兽靠近神秘物质时,却总是突然瘫痪。为此,神秘博士决定用机械金刚来捕获真的金刚,进而完成X物质的开采。与此同时,一艘隶属于联合国的潜艇也抵达了金刚的居住地,为了粉碎博士的阴谋,潜艇上的调查人员与金刚一道,同来势汹汹的机械怪兽展开了一场恶战。
《金刚的逆袭》宣传海报,其中右侧就是神秘博士的“机械金刚”
由于同《金刚秀》剧组在筹拍阶段存在合作,因此《金刚的逆袭》中,金刚也是作为正义一方的助手登场,在故事上也多少借鉴了《金刚秀》。同时,它也从早先的电影汲取了许多桥段,比如其最后一战也发生一座地标性建筑——东京塔——附近,在风格上,也模仿了当年金刚在帝国大厦顶楼的战斗。
《金刚的逆袭》最后一战发生在东京塔附近,这是对年版金刚的致敬
然而在上映后,《金刚的逆袭》却给人留下了糟糕的印象——它的剧情生硬又狗血,而且特效反而比前作更差。唯一值得“称道”的是,它也许是世界上译名最多的怪兽电影:除了本名之外,其译名还包括:“金刚的反击”“金刚的复仇”“回归的大金刚”“金刚在恐怖岛”……如此等等,而最有趣的名字来自德国——“金刚:弗兰肯斯坦之子”。
耐人寻味的是,当金刚在电影和动画片中重新亮相的时候,围绕其知识产权的官司也死灰复燃。作为“金刚之父”,梅里安·库珀注意到了RKO授权各方拍摄金刚作品的消息,他感到自己的劳动成果被剽窃了,因此在年,他将RKO、约翰·贝克和《金刚大战哥斯拉》的美国发行商——环球影业告上了法庭。
年,梅里安·库珀(左)接受奥斯卡评委会因为《金刚》而颁发给他的特别荣誉奖。尽管如此,他的晚年却因为金刚的版权问题而很不安宁
库珀后来回忆说:“金刚给我带来了很多麻烦,这个角色是在我去RKO之前创造出来的,而且我一直相信,我拥有包括使用其形象在内的许多权利。其中我出售给RKO的权利,只涉及了原版《金刚》和《金刚之子》两部电影。”
在法庭上,库珀拿出了一些法律文件作为支持,并进一步主张,RKO的做法属于严重侵权。同时,库珀还让一些重量级的当事人——如制片人戴维·塞尔兹尼克前往法庭作证。但不幸的是,库珀并没有给出他提到的、一份最关键的文件。
二战期间、梅里安·库珀参加了美国陆*航空队,并参与组织了著名的“驼峰空运”,向抗战中的中国输送战略物资,也正是在此期间,他丢失了关于金刚版权的重要文件
这份文件,就是当时RKO总裁写给库珀的信,据称,信中承认,RKO对金刚形象的使用权仅限于《金刚》和《金刚之子》。库珀回忆说,由于在二战中前往海外参*服役,这份文件已经在忙乱中丢失了……于是,庭审出现了度的反转。
没了这份文件,库珀也失去了维权的基础。他后来回忆说:“关于金刚的纠纷是我挥之不去的痛苦。最让我难过的是,如果不是对怪兽的热爱,我根本不会创作出金刚!这也许就是庸人自扰的最好说明。”
年代末,金刚系列进入沉寂期,便很大程度上都与这场官司有关。直到年,电影市场才拾起了对金刚的信心……只是其结果,将注定伴随着另一场法律战。
环球vs派拉蒙
70年代中期,好莱坞的市场环境发生了变化,此时,各家制片商已经确立了在夏季档发布大片的传统。同时,由于市场规模的扩张,各制片方也为电影特效投入了更高的预算。当时,最具代表性的电影莫过于斯蒂芬·斯皮尔伯格的《大白鲨》——其拍摄成本达到了万美元,而在这笔经费中,大部分都用在了制造机械驱动的仿生鲨鱼上。在拍摄时,这些鲨鱼会被放入水中,按照一定的程序活动,由此制造出以假乱真的、鲨鱼袭击人类的效果。虽然这些大白鲨只有不到10分钟的戏份,但它们让人产生了刻骨铭心的恐惧——在这一年,美国沿海地区旅游业收入摧下滑,这很大程度上是拜《大白鲨》的成功所赐。
电影《大白鲨》的拍摄现场,右侧就是其中最大的亮点——仿生机械大白鲨,它的出现也启发了环球和派拉蒙拍摄《金刚》的想法
同时,观众也非常喜爱《大白鲨》,其票房突破了4.7亿美元,这在之前几乎闻所未闻。毫不奇怪,一些电影人会将目光投向金刚,但真正意外的是,有两家不同的制片商、几乎在同一时间产生了这个想法:按照当时的一份描述,在私下见面时,环球影业的总裁——席德·谢因贝格,无意间向他的好友、派拉蒙电影公司的总裁——巴里·迪勒聊起了这头大猩猩。当大受启发的两个人回去之后,便立刻开始了新《金刚》系列的筹拍。
他们几乎是同时向RKO发出了使用金刚形象的请求,并各自支付了20万美元的许可费。在派拉蒙影业的合同中规定,在电影上映后,RKO将获得其收入的3%,而环球影业提出的分成比率则更为慷慨——达到了5%。
环球影业和派拉蒙的logo,双方的商业竞争经常从银幕上发展到银幕下
然而,纸包不住火,派拉蒙和环球同时发现了对方的意图。由于两者都是美国电影业的垄断巨头,因此,这场官司的惨烈程度也可谓空前绝后。期间,双方都大量调动了舆论资源为自己造势,同时抹黑对手,官司涉及的金额的高得惊人:作为首先发难的一方,环球要求派拉蒙和RKO赔偿万美元,随后派拉蒙也发起了反诉,其索赔的金额则达到了0万美元。
不仅如此,派拉蒙还采取了另一种反制手段:这就是抢先拍出自己的《金刚》,让环球无片可拍。为此,他们雇用了著名制片人迪诺·德·劳伦蒂斯来主持整个项目——而劳伦蒂斯本人也是版《金刚》的忠实粉丝。
按照设想,劳伦蒂斯准备在银幕上重现年版电影的故事,但同时将使用现代化的特效,并加入许多新元素。他认为,自年以来,电影拍摄技术已经经历了天翻地覆的进步,因此,新的《金刚》将不仅成为写给经典电影的情书,还将作为面向世界观众的宣言书,以此向人们展示,在这40多年里,电影产业已经经历了多少改变。
版《金刚》的制片人——劳伦蒂斯,在金刚的巨型机械手前留影
为了彻底扼杀环球的计划,派拉蒙还筹资数百万美元,在媒体上为《金刚》电影计划大肆造势,这就让公众产生了一种印象:派拉蒙正实实在在地、为拍摄《金刚》而努力,而环球的动机则显得不太单纯。在一系列组合拳的打击之下,环球进退维谷,他们甚至发现,自己提起的诉讼,也不过是在为派拉蒙的《金刚》制作嫁衣。
环球影业总裁席德·谢因贝格决定私了此事,他们撤回了对派拉蒙的诉讼,并与之签订了在《金刚》上映后、分享一部分利润的谅解协定。谢因贝格这样对媒体说:“我们的协议,实际是为劳伦蒂斯先生拍出最好的电影创造了条件,同时也保证了我们在未来能以比较理想的方式,在劳伦蒂斯的电影上映后,再度参与到金刚系列的制作中来。”经过这番风波之后,已经没有什么能阻挡年版的《金刚》,而这一次,它将以更孔武、也更令人印象深刻的形象出现。
版《金刚》:演职人员
在法律纠纷解决后,劳伦蒂斯开始专心投入新《金刚》的筹拍工作,其剧情则基本是老版电影的重现。在故事的开始,Petrox石油公司的高管——弗雷德·威尔逊通过红外线照片发现,印度洋上出现了一个全新的小岛。由于怀疑岛上可能储藏有石油资源,威尔逊组织了一支庞大的探险队。期间,一位古生物学家杰克·普雷斯科特听说了威尔逊的计划,并偷偷藏在了探险队前往小岛的船上,期间,他认识了有抱负的女演员德万(Dwan,构成其名字的字母,实际来自前代女主角的名字——AnnDarrow)。然而,在上岛之后,一行人发现,这里根本没有石油,只有很多很多的史前怪物。
版《金刚》的海报
最初,劳伦蒂斯希望著名导演罗曼·波兰斯基掌舵这部影片,但此时,波兰斯基刚刚拍完了犯罪惊悚片《唐人街》的拍摄,并筹划着导演另一部电影。最终,劳伦蒂斯只能作罢,并以约翰·吉勒明取而代之,在当时,吉勒明以拍摄动作冒险片而闻名,其中就包括了《火烧摩天楼》等大手笔。
版金刚依旧讲述了一个荒岛探险、遭遇猛兽的故事
约翰·吉勒明,年版《金刚》最初的导演
然而,吉勒明的脾气也是公认的火爆,他和剧组相处很不融洽,和制片人劳伦蒂斯的关系也极为紧张。按照许多工作人员的回忆,吉勒明非常以自我为中心,而且将咒骂当做处理日常问题的手段——有一天,吉勒明甚至当着所有人的面,和劳伦蒂斯的儿子爆发了冲突。事发后,劳伦蒂斯告诉吉勒明,如果他不尊重演员和剧务人员,那么,他就会被剧组开除。
吉勒明听罢当场就离开了,劳伦蒂斯随后委任洛伦索·森普尔(LorenzoSemple)来填补他的空缺。之前,森普尔熟读过年《金刚》的原始剧本,在他看来,当年的剧本虽然非常经典,但已有些不合时宜,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一些新的诠释。
森普尔在吉勒明离职后,成为版《金刚》事实上的掌舵人
森普尔后来回忆说:“劳伦蒂斯想要的,是一部轻松、有趣,而又不装腔作势的电影。虽然我不认为原版《金刚》的成功是某种‘神话’,但40多年后,想要原封不动地重拍它,其做法显然不合时宜的,毕竟时代已经变了,观众的需求已经比以往更为复杂……在接手《金刚》时,我希望的其实是利用最先进的特效,在电影屏幕上做一些骇人听闻的事。”
正是因此,虽然版《金刚》沿用了版的故事框架,但许多情节却是全新的,其中最重要的例子是电影的最后一战,金刚登上的并不是标志性的帝国大厦,而是纽约世贸中心的顶部,这让整个场景有了更强烈的视觉冲击。
在完善剧本的同时,劳伦蒂斯和森普尔也开始为电影挑选演员,这次,他们同样决定大胆启用新人。其中,扮演的男主角的是杰夫·布里奇斯,他后来多次获得了奥斯卡奖提名,至于女主角则由初出茅庐的杰西卡·朗格扮演,虽然其在《金刚》中的作用只是个花瓶,但后来、其获得的两次奥斯卡奖表明,她的演技甚至比她的美貌更有说服力。
版《金刚》的女主角——杰西卡·朗格,该版《金刚》也是整个系列中女主卖肉最凶残的一部
版《金刚》:特效
在拍摄新《金刚》期间,剧组要处理的另一个问题就是特效,这一任务最重交给了特效导演里克·贝克和道具师卡洛·朗博尔迪,按照构想,他们准备像《大白鲨》一样,搭建一头巨大的机械金刚,同时还为它设计了一套特殊的木安居,这样一来,银幕上金刚的表情就会更加丰富和自然。
而这个金刚面罩,也是当时电影技术的奇迹,其最内层是不计其数的电缆和电机,它们被包裹在一个塑料制成的金刚头骨内,而在头骨表面,是严格按照解剖学布置的人造肌肉群,这些肌肉群由电能驱动,它们的组合构成了金刚的各种表情。
事实上,仅控制金刚的表情,就成了其拍摄时最为复杂的部分之一,因为控制一切需要一整个团队。不仅如此,由于技术所限,金刚的所有表情无法通过一整套面具来展现,因此,道具师卡洛·朗博尔迪准备了整整7套这种面具,以便全面地呈现金刚的喜怒哀乐,而这也意味着,每换一个场景,金刚就可能需要一次全面的“换脸”。
为拍摄版《金刚》而搭建的金刚模型,它是一头不折不扣的机械巨兽
为了让金刚看上去更孔武有力,道具组还专门为其搭建了史上最大、也是最坚固的金属液压骨架,当这个“机械金刚”完成时,其高度几乎与四层楼的高度相等,重量则超过了6.5吨。然而,如此庞大的体格也产生了副作用,它的移动非常迟缓和笨拙,看上去就像是一个呆头呆脑的机器人——正是因此,在影片中,金刚模型的全景只出现了不到15秒的时间。这一点,让里克·贝克最终爆发了,在剧组内,他公然斥责“机械金刚”不过是技术人员一厢情愿的产物,并且在上面烧掉了太多的钱。直到摄影师理查德·克莱恩向他保证:他会从特殊的视角拍摄金刚,从而避免影响电影的视觉效果,这才让剧组没有陷入一场新的内战。
版《金刚》:市场表现
年12月17日,新《金刚》在美国本土首映,为了这部电影,曾有影迷在片场之外翘首期盼了整整一年,然而,当首映结束后,公众也产生了明显的意见分化,有人对《金刚》好评不断,认为它代表了电影技术的最高水准,但同时,有人也指责它过于肤浅,纯粹是一部用技术和金钱堆出来的渣作。不仅如此,批评者们还将矛头对准了女主角杰西卡·朗格,认为她在电影中除了穿得少之外表现一无是处。这些抨击的“杀伤力”是如此巨大,以至于朗格整整有三年没有出演新的电影。
版《金刚》的剧照:金刚攀爬世贸大楼
唯一值得欣慰的是,新《金刚》在票房表现上堪称成功。它以万美元的成本斩获了万美元的票房,盈利率达到了%左右。不仅如此,它还高调登上了电视屏幕,其电视播放权最终由NBC公司取得,为此,他们向派拉蒙支付了高达万美元的授权费——这在当时是一个天文数字。
《金刚》带来的巨额收入很快让劳伦蒂斯相信,观众们希望看到更多的《金刚》电影。也正是因此,他很快带着一群下属脱离了派拉蒙,进而成立了自己的电影制片厂——劳伦蒂斯娱乐集团,由于当时的美国*府正在大力扶植娱乐产业——因此,在成立之初,该娱乐集团得到了北卡罗来纳州*府的大力协助。
劳伦蒂斯娱乐集团的影片开场logo
正是得益于此,劳伦蒂斯娱乐集团后来推出了许多成功的电影——比如《孽欲杀人夜》《火魔战车》《*玩人》《变形金刚》等。但劳伦蒂斯的兴趣仍然集中在拍摄版《金刚》的续作上。由于他有了自己的制片厂,现在,他再也不用担心受到外界因素的掣肘,并有了自由挑选剧组成员的权力。
《金刚复活》
也正是这些因素,导致了《金刚复活(KingKongLives)》在年的问世。此时,距离上一部《金刚》电影公映已经过去了整整10年,而其剧情也正是在此基础上展开:在上一部电影的最后,金刚从世贸大楼顶端坠落,并陷入了长期的昏迷。为了让金刚苏醒,埃米·富兰克林博士(琳达·哈密尔顿饰)决定为它安装一个人工心脏,但在手术中,金刚却失血过多,随时可能死去。这时,探险家汉克·米切尔(布赖恩·克温饰)前往太平洋,并在一座热带岛屿上捕获了一头雌性大猩猩,这头大猩猩又被称为“女金刚(LadyKong)”。
《金刚复活》的海报,这部电影可以看做资本给金刚的一次强行续命
由于“女金刚”的血液,人工心脏安装手术非常成功。金刚醒了过来,并找到了自己的另一半,然而,他是不可能屈服于人类的,于是,他带着自己的妻子,同前来追杀的*队进行了一场恶战。
说到这里,整个剧情给人的第一印象无疑是——纠结,它就像是强行把一个已经死去的人从棺材里拉了出来。而更令人纠结的是其剧组的构成,出于某种难以解释的原因,这次,劳伦蒂斯仍然聘请了之前和他有矛盾的约翰·吉勒明担任总导演,同时,道具师卡洛·朗博尔迪负责特效,但之前的特效导演里克·贝克却拒绝了他的邀请。
《金刚复活》剧照,右侧就是金刚的“妻子”——“女金刚”,在影片中,后者怀上了金刚的孩子
在筹拍阶段,劳伦蒂斯曾不止一次宣称:《金刚复活》要比任何一部前作更伟大,然而,在参与拍摄的人员看来,这仅仅是彻头彻尾的自我吹嘘。《金刚复活》的总预算只有0万美元,而且在这10年中,美国还出现了明显的通货膨胀,因此,这0万美元的实际价值甚至不到10年前的二分之一,令情况更尴尬的是,拍摄年《金刚》时的道具很多都损坏了,作为特效负责人,卡洛·朗博尔迪只能采用一些临时手段进行补救。
在拍摄《金刚复活》期间,朗博尔迪为“金刚”和“金刚小姐”各搭建了一座机械模型,并为其配备了专门的“表情面具”,但受成本所限,无论是模型的气势还是表情的精细程度,其都无法和上一版《金刚》相提并论。而在一些场景中,“金刚夫妇”干脆是由套上塑胶戏装的演员凑数的。令情况更尴尬的是,劳伦蒂斯还又一次插手进来,他告诉剧本作者史蒂文·普雷斯菲尔德:“将《金刚复活》写成喜剧。”
《金刚复活》的编剧普雷斯菲尔德,这部电影毁了他17年的梦想和努力
这让普雷斯菲尔德进退两难,之前,他奋斗了整整17年,经历过不计其数的嘲笑和退稿,才获得了一个为电影编写剧本的职务,但作为他的第一份工作,《金刚复活》显然将让他成为公众的笑柄。普雷斯菲尔德后来回忆说:“那些日子,我几乎崩溃了,我经常像个神经病人一样问自己:‘该如何两头巨型猩猩破坏的城市看上去更可笑?我到底该怎么办?’”
很快,普雷斯菲尔德的梦魇就化为了现实,《金刚复活》于年12月在美国上映,并受到了一致的负面评论。影评人罗杰·埃伯特指出,“《金刚复活》的罪过是:他们明知道这是一部无聊的电影,但又非常努力地去拍完了它。”毫不奇怪,其票房也是极为惨淡,其上映期间的全部收入只有万美元。
《金刚复活》剧照,这部电影的失败,敲响了劳伦蒂斯娱乐集团的丧钟
剧本作者史蒂文·普雷斯菲尔德后来写道,《金刚复活》完全改变了他的人生,之前,他花了整整17年试图进入电影界,但由此得来的成果,却只是证明了他的梦想有多么可笑和失败——这让他之后再也没有编写过电影剧本。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了导演约翰·吉勒明身上,《金刚复活》成了他执导的最后一部电影。不仅如此,《金刚复活》也为劳伦蒂斯娱乐集团敲响了丧钟,年,其最终因为经营不善而申请破产。
版权纠纷……终于得到解决
《金刚复活》的失败,又一次将同类电影打入了冷宫,因为各大电影制片厂都担心它们变成一部新的“票房炸弹”。令情况更加棘手的是,关于这个角色,始终存在着阴云不散的版权争议:几乎上映一部《金刚》,就会有许多诉状被呈交到法院。
年代,金刚的争议死灰复燃,虽然此时,“金刚之父”梅里安·库珀已经去世,但他的儿子理查德·库珀——仍在为父亲的心血结晶奔走和呼吁。而另一方面,与之利益攸关的制片商和电影工作室,尤其是RKO、环球和派拉蒙,却有不同的想法,在此期间,环球影业的法务部门发现,初代《金刚》剧本的挂名主创——埃德加·华莱士已经过世40多年了,因此,其中的金刚形象不再享有法律的保护,而是进入了公共领域。但这种说法却激怒了理查德·库珀,他指出,埃德加·华莱士只完成了《金刚》剧本的基础,但其中的情节和金刚的设计仍出自其父的手笔。
这一次,官司的庭审持续了整整四天,并再次吸引了公众的眼球,法官曼努埃尔·雷尔裁定,关于金刚的知识产权确实已经过期,环球当然可以拍摄电影——只要他们不使用RKO年原版《金刚》的原始素材。然而,就在之后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曼努埃尔·雷尔又做了一个补充裁定:梅里安·库珀拥有金刚名字、特征和剧情(除了原版《金刚》和《香港之子》外)的版权——这对库珀家族来说也是一个巨大的胜利,更重要的是,老库珀的在天之灵终于可以安息了。
法官曼努埃尔·雷尔:他最终做出了对库珀家族有利的补充判决
为了彻底化解这场漫长的纠纷,理查德·库珀还和环球影业达成了另一份协议:将金刚的形象使用权转让给环球影业,而自己只保留了金刚系列书籍的出版和发行权。至此,《金刚》系列的版权终于被划分清晰了,其具体情况如下所列:
RKO拥有对版《金刚》和《金刚之子》的版权;
劳伦蒂斯拥有年版《金刚》的部分版权,外加《金刚复活》的全部版权;
派拉蒙拥有年版《金刚》的部分版权;
库珀家族拥有金刚系列书籍的出版和发行权;
环球影业则拥有金刚版权的其它部分,包括大部分形象使用权和改编权。
虽然上述安排无法解决金刚的所有纠纷(未来,环球甚至会为此和任天堂对簿公堂),但其中的一个好处是:其缔造了环球影业在相关领域一家独大的格局,并为金刚形象的发展扫清了许多障碍。虽然环球的《金刚》正片要在年才会问世,然而在此期间,它们却为丰富金刚的形象进行了许多努力,按照环球的策略:在正片和官方设定中,金刚将保持着粗野狂暴的形象,而在衍生作品中,金刚则显得憨厚耿直一些——这种多元化策略产生的最终影响是,金刚的形象变得比以往更加亲民。
版《金刚》
环球这么做,是为了尽可能地开拓青少年市场,并更好地应对来自对手的挑战:年,哥伦比亚电影公司拍摄了《哥斯拉》,其全球票房达到了3.79亿美元。《哥斯拉》的成功再次吸引了环球对怪兽电影的兴趣。年,他们率先推出了金刚题材的动画片《金刚:动画版》,以抗衡同时推出的动画版《哥斯拉》。在青少年和成人观众当中,它取得了意想不到的
按照他们的设想,新电影将比《哥斯拉》有着更震撼的效果,为此,他们决定投入重金,并聘请了当时最著名的导演——彼得·杰克逊——由于《指环王》的三部曲的问世,他刚刚确立了在电影圈不可撼动的地位。
按照当时的统计,《指环王》三部曲共揽获了近30亿美元的票房,以及多达17个奥斯卡奖项,这让彼得·杰克逊成了影史上的传奇。但在收获上述殊荣的同时,杰克逊的目光却停留在金刚身上,而这种执着又源自他儿时的经历。杰克逊曾坦言,他最喜欢的电影就是年版的《金刚》,在年轻时,他曾狂热地收集一切关于金刚的书籍和文章,甚至12岁时自导自演了一部金刚短片。
按照许多书籍中的描述,早在年代,环球便在就新《金刚》同杰克逊进行接洽,但此时,后者将大部分精力放在了《指环王》的筹备上,因此,除了为《金刚》编写一个剧本草案之外,他几乎没有参与任何实质性的工作。而随着《指环王》三部曲拍摄的结束,他终于有机会投入到朝思暮想的项目中去。
彼得·杰克逊在《金刚》拍摄现场
为此,环球为杰克逊设定了相对宽松的工作条件,他有两年零九个月的时间对电影进行拍摄润色。最初,环球为电影拨付了1.5亿预算,不久,这一数字又上涨到了1.75亿。同时,杰克逊获得的另一项特权是可以自由决定剧组的构成,为此,他在第一时间找到了参与《指环王》剧本编写的作家菲利帕·博伊斯,以共同修改当初的剧本草案。
事实上,在版《金刚》中,还有许多核心人员同样来自《指环王》剧组,他们包括摄影师安德鲁·莱斯尼,美术总监格兰特·梅杰,概念设计师阿伦·李,艺术指导西蒙·布赖特和达恩·亨纳等人,他们先前都获得了极高的成就。
在编写剧本期间,杰克逊决定仍以年的剧本为作为母版,同时加入几个当年因预算或技术限制,而未能搬上银幕的桥段。期间,杰克逊和博伊斯还花了几个小时观察动物园里大猩猩,以便让银幕上的金刚更加活灵活现。
彼得·杰克逊和演员在《金刚》的拍摄现场
到年2月,新《金刚》的剧本终于大功告成,其故事依旧以原版为蓝本展开:其讲述的是年的美国,一名勇于冒险的企业家及电影制作者卡尔·德纳姆(杰克·布莱克饰,其原型是初代《金刚》中的卡尔·丹汉导演)率领队伍到荒岛拍摄他心中的鸿篇巨制。在跟随他前往的属下中,有失业的女演员安·法罗(内奥米·沃茨饰,原型是初代的女主角安·达罗)和贫困的编剧杰克·德里斯科尔。但在到达骷髅岛之后,他们却遭遇了土著人、史前巨兽,和一头被称为“金刚”的巨型猩猩……
年9月,新《金刚》的拍摄工作开始了。这部电影主要在新西兰米拉马(Miramar)的坎珀当影城取景——这里也是杰克逊《指环王》系列的拍摄地。但走进当地的雨林后,杰克逊发现了一个问题:当地的场景早已令观众似曾相识,而且根本不是故事中需要的险恶地形。最终,特效技师们只能自己搭建微缩布景和模型,其中最精细的莫过于由片人造树叶、株藤蔓、0棵微缩植物和棵微缩树木,其中最大的景观规模就像小山一样庞大。而这些,让《金刚》的预算很快从1.75亿增加到了2.07亿,另外,杰克逊自己还额外投入了万美元,并让电影增加了约60分钟——这也令其成了史上最长的《金刚》影片。
在版《金刚》中,剧组除了人工搭建了一个热带雨林之外,还在片场搭建了一个小型的、年代的纽约市市区布景
对杰克逊的一系列做法,最初令环球影业相当不满,但高层看完电影的样片之后,他们的怀疑开始逐渐消云散:与之前的电影相比,这一版本的视觉风格出现了巨大进步。因为此时,特效团队已经可以用3D模型来模拟金刚,并且制作出如金刚从上百米的高空跳下、径直落在霸王龙头顶的画面——而这一幕,仅靠机械模型将永远无法实现。
为了使金刚的动作更真实,杰克逊还大量使用了动作捕捉技术,在过程中,演员将穿着一件布满传感器的紧身衣,随后,传感器会将演员的动作传输到计算机中。然后,特效团队会对其进行处理,并用于模拟无法由真人扮演的电影角色。
指环王三部曲中的咕噜,就是动作捕捉技术+3D特效的技术结晶
事实上,在拍摄《指环王》三部曲时,技术人员便用动作捕捉技术,成功塑造出了“咕噜”的形象,而这一次,杰克逊也打算用同一种技术塑造金刚,为此,他甚至专门聘请了“扮演”咕噜的演员安迪·瑟金斯本人。为了更好地理解这头传奇巨兽,瑟金斯花了很长时间前往动物园进行观察和模仿,随后,他又亲自前往卢旺达,和野生大猩猩共处了很长时间。
拍摄期间,瑟金斯正在进行金刚的动作捕捉
而以上这一切,仅仅是准备工作中的一环。在进行运动捕捉前,瑟金斯每天要花两个小时进行化妆,以便在脸上贴上个传感器,随后的拍摄将进行持续一天。而当电影实拍结束后,剧组和瑟金斯还需要额外花费两个月的时间,对表情和动作进行调整,而这一切,都是为了让银幕上的金刚接近%的真实。
《金刚》系列:今天与未来
年12月,《金刚》在美国和德国率先公映,其最终票房达到了5.5亿美元,不过,由于影院还要对其收入进行分成,因此,环球获得的利润大致相当于成本的50-60%,只能被大致归入“温和的赚钱机器”之列。同时,《金刚》也不乏细枝末节上的争议,其中最主要的问题是,电影长达分钟,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中,这成了影响其票房的重要因素——许多人不去看《金刚》,仅仅是因为他们找不到足够的时间。
版《金刚》剧照
即便伴随着争议,但舆论的总体评价仍是积极的,影评家们指出,这部作品继承了年版的想象力,同时引入了最现代的电影技术,在故事上也更加符合新一代观众的审美。6年,《金刚》获得了视觉效果、音响效果和音效剪辑三项奥斯卡大奖——这也从侧面证明了其地位和影响力。
版《金刚》剧照
但更重要的也许是,版之后,金刚终于走上了良性发展的道路,这一过程不再伴随着各方的扯皮,而且作品的质量也在持续改善。在近两年,人们对金刚的
如今,距离首部《金刚》上映,已经过去了80多个春秋,其创始人梅里安·库珀也早已作古,在银幕上,这头巨兽的故事总是以悲剧收场,但它的遗产却震撼着那些慕名而来的观众们,并启迪和造福了整个电影产业。事实上,自诞生以来,《金刚》便一直是电影创新领域的先驱:年代,原版《金刚》利用定格拍摄技术启迪了整整一代人;30年后,日本人又用如今被称为“特摄”的手法展现它,为拍摄大场面开启了一个新纪元;在年代,金刚又主动拥抱了当时最尖端的机械仿生技术;而在0年之后,3D建模和动作捕捉技术又让金刚以更壮观的形象出现在了银幕上——而这些技术,都是电影史里程碑式的存在。
这张图直观地向我们展现了历代电影中金刚的尺寸
诚然,金刚的历史也存在着阴暗的一面,尤其是围绕其知识产权展开的一系列官司。其中,“金刚之父”梅里安·库珀、RKO工作室、各大电影制片商,甚至游戏开发商都扮演了一个尴尬的角色。这些争执给金刚带来了无可估量的损失,因为任何人想改编它、演绎它,便会与各个强势的版权方纠缠不清,但从另一个角度说,这也许反映出了金刚系列的影响力,而这些争执的之所以爆发,本质上都是基于对金刚的
金刚另一个令人难以忘怀的要素是它的故事:从表面上看,其中确实存在着一些勾引荷尔蒙的情节,但在“美女与野兽”的基本框架背后,其实也有原作者和电影人的深刻思考在,这些思考围绕着人类的贪欲和自然的狂野力量展开——在无数部电影中,人类都试图凭借暴力驯服金刚,但都事与愿违。更值得一提的是,在过去,大部分金刚电影讲述的其实都是一个故事,但每位导演都赋予了它不同的解读——正如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更重要的是,这个故事勾起了一代电影人的憧憬和幻想,并激励着他们踏上了一条充满冒险和挑战的道路,也正是因此,金刚不仅是一部电影或一个系列,它更像是一座灯塔:它告诉人们,即使最异想天开的幻境,也可能变成某种神奇、乃至让人无法忘怀的存在……我想,这也是为什么,金刚可以被当之无愧地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