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猩猩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当你94岁时,你想对这个世界说什么
TUhjnbcbe - 2021/2/14 19:59:00
祛白酊         http://m.39.net/pf/a_7230191.html
对于经常看自然/环保主题纪录片的小伙伴来说,大卫·爱登堡(DavidAttenborough)这个名字可谓是如雷贯耳,《蓝色星球》《地球脉动》《冰冻星球》等一系列高分影片中都有他的身影和声音。被称为“世界自然纪录片之父”,大卫·爱登堡的一生都在与自然亲密接触。年,少年时代的大卫·爱登堡最爱去的地方是家附近一座废弃的铁矿石场。在他的眼中,这块无人问津的空地俨然是个宝藏,石壁中埋藏着很多等待他发掘的宝物——化石。抚摸着那块一亿八千万年前的斑彩螺,爱登堡感受到的是这个星球上漫长生命的演化史。时间长河中沉淀下来的自然奇观,在少年的心中埋下了一颗探索的种子。那一年,爱登堡11岁,地球上仍保有66%的荒野。此后的80多年里,对自然的热爱引领着爱登堡不断探索这颗神秘的星球。他在非洲的丛林中与大猩猩嬉戏,他在极地的冰川上与企鹅共舞,从森林到海岸,从草原到山巅,他的足迹遍布全球,被认为是有史以来旅行路程最长的人。在通过镜头向观众分享生命奇妙的同时,爱登堡也亲眼见证了地球环境的急剧变化:冰川融化、物种消失、气温上升......这个我们称为家园的蓝色星球在人类的“征服”下,变得陌生起来。我们每年砍下亿棵树,地球上将近一半的雨林面积已被清空;地球上一半的肥沃土壤,曾经广袤的森林和平原,如今成了农耕地;我们用家畜替代了野生动物,地球上70%的鸟类都是家禽;我们的渔船打捞了海洋里90%的大型鱼类;从年代至今,野生动物的数量减少了一半;......这个被人类“主宰”的世界,已经失去了当初的野性。这一年,爱登堡94岁,地球上的荒野只剩35%。年10月,Netflix推出了全新的纪录片《大卫·爱登堡:地球上的一段生命旅程》(DavidAttenborough:ALifeonOurPlanet),这部83分钟的影片浓缩了爱登堡一生中亲历的自然环境的变化。点击图片跳转“豆瓣评分”查看影片信息

“这部影片是我的证词。”满头白发的爱登堡在镜头前讲述着他的人生故事,同时也是过往几十年人类与自然相处的故事。对于目前我们面临的各种问题和困惑——如何恢复自然的“野性”,如何摆正与自然的关系,如何保护人类自身——爱登堡也给出了切实可行的答案。

△预告片

这部影片是GoZeroWaste云影院今年推出的最后一期云观影。让我们在年结束之前,随着大卫·爱登堡对自然的解说,对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行更深层的理解,对自己的生活再次进行审视。观影前,我们提出了以下3个问题:(1)请用三个关键词形容看完影片的感受。(2)在爱登堡展现的他一生看到的变化中,有什么变化最让你印象深刻?(3)你觉得为了恢复地球的“野性”,普通人可以做些什么?

以下是部分群友分享的观后感。

01

“走出陷阱,保持开放和学习的心态。”

柚子

帧帧壁纸,看到了好多绝美的生灵,眼睛和心灵的双重享受!

对我感触最大的其实是影片开头,大卫说到他一直在保持一个学习的心态。我感觉自己现在已经很少会去感受身边的物种了,我看到家里出现某种生物的时候,会莫明感到害怕,不会说很想去了解。现在大家最关心的都是干不干净,卫不卫生,好像人类非要一个无菌培养皿才能生活得足够健康。

很多人会去在意这些小小的细节,但是很少会去想人类的行为给环境的健康带来什么影响,这种影响又会反过来影响到我们自己的健康,这种在我看来是更加重要、长期、系统宏观的大健康法则(有一个概念叫“onehealth”,强调的是万物健康)。我觉得自己还需要进一步走出这个陷阱,保持开放和学习的心态。

还有就是说到海洋吸收了一部分二氧化碳,突然联想到临界值这个问题,我们的生态系统到底还能承受多少人类的无节制掠取?一开始自然有自我调节的负反馈功能,但是不加以节制,可能就会带来不可逆的灾难,人类不一定会灭绝,但是会为此付出多大的代价?

△珊瑚白化

02

“每一顿饭每一口食物都可以更加接近自然。”

香菜

片中提到五种让地球恢复野性的方法:用可再生能源替代化石能源、建立禁捕区以恢复海洋丰富度、人们调整到以植物性饮食为主、停止砍伐并恢复森林、在全球范围重新种植本土树种。

因为只有当周围的物种繁荣发展,我们的物种才能欣欣向荣。而对于普通人来说,每一顿饭每一口食物都可以更加接近自然。

“只吃食物,别吃太多,以植物为主。”(编注:来自迈克尔·波伦《吃的法则》)

“只吃食物”意思是减少工厂的包装零食,用看得见植物本身的食物代替。比如我今天就自带容器买了黑芝麻核桃糖和巴旦木,都是可以作为零食的替代品。“别吃太多”,我的理解是我们身体并没有想象的那么需要吃。像自然一样没有过剩资源,食物也是够用就好。“以植物为主”就是偏素饮食,这里不辩论纯素的问题。但是以植物为主还是容易做到的,也可以很丰富很美味~

还有一种接近自然的吃法是“当地当季”,这也是广义上的“只吃食物”。就是减少化石燃料驱动的异地运输和大棚种植对食材的营养损失,此时此地,土地里有什么就多吃什么~

△每一顿饭都很重要

03

“竭泽而渔,最后伤害的是自己的子孙。”

OrientalSaviors

看完影片之后,让我印象最深的是物种的对比。其中大多数哺乳动物都是人类和为了给人类提供食物所圈养的家畜。这让我想起了东南亚单一的橡胶林,除了橡胶树没有别的植物。这样竭泽而渔,只顾眼前利益,最后伤害的是自己的子孙。

另外,荷兰和以色列用极小的国土面积,生产出众多的出口农作物。说明像这样达到较少影响自然的农业生产的条件是存在的,但这需要大的层面的运作。

具体到我们每个人,尽己所能,提倡低碳的生活方式,同时宣传这种生活理念。主要还是要有这样的舆论氛围,要有这样的环境和土壤。比如一些无谓的用于排场的浪费这些,需要提高认识,而认识的提高需要大力的宣传。十年前一些地方吃剩下打包带走会别人觉得丢人,但现在已经有了很大改观,一是人们不需要用浪费来讲排场,而是节约的理念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

△多样性的雨林vs.单一种植的棕榈林

▼▼▼

在年的尾声,向大家推荐这部影片是如此恰到好处。大火、疫情、洪水......回首这一年,人类经历了很多挑战。正如爱登堡在影片中所说,是时候重新审视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了。Weneedtore-discoverhowtobesustainable,tomovefrombeing"apartfromnature"tobe
1
查看完整版本: 当你94岁时,你想对这个世界说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