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猩猩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家长必读ldquo挫折教育rd
TUhjnbcbe - 2021/2/20 0:09:00
01

现在的孩子怎么了?

遭遇不如意动不动就离家出走,甚至跳楼自杀,一点点需求得不到满足就情绪激动,长时间陷入负面情绪中难以自拔,安抚无效,越来越多的孩子就像温室里的花朵,抗挫能力“简直弱爆了”……于是“挫折教育”一词应运而生。

02

挫折教育的误区

然而对于挫折教育,社会上普遍有一些误区:

误区一:大大咧咧的个性=抗挫力强

很多家长被传递了一个错误的信号——性格外向、大大咧咧、凡事不那么在乎的孩子,在遭遇挫折时,似乎更容易面对;而那些敏感、谨慎、对人对己要求都高的孩子则相反。不过,这并不表明孩子的气质类型与抗挫折能力强弱必然相关。事实上,无论哪种气质类型的孩子都有可能分化为抗挫折能力“强”和“弱”这两种类型。

误区二:挫折教育=不予理睬

孩子哭了,故意让他多哭一会儿,不予理睬;孩子有需求,故意拖延一会儿,意在让孩子明白,他需要学会克制,学会坚强地面对。孩子面对人生低谷的时候,让他自己缓一缓就好了……这样的方式真的能提升抗挫能力吗?绝非如此!

误区三:挫折教育=男儿有泪不轻弹

最常见的是,当孩子有情绪而哭闹时,不少家长会说:“不要哭!别哭!勇敢的孩子不哭!”以此半强迫半劝说地使孩子止住哭声。对男孩,大家的要求会更苛刻些。“男儿有泪不轻弹”,这个观念自古以来就深入人心,也成了我们养育男孩的一条准则。从教之初,我也认同这一原则。我还记得,曾经一个远到生因为接到爸爸身体抱恙的噩耗而一直哭泣。我对她说——哭,改变不了问题。

误区四:挫折教育=人造挫折

挫折式教育旨在“教育”,而不是“挫折”。这种逆境中成长的论调自然没错,但却有太多的家长将其简单粗暴地理解成给孩子增加挫折,使之受到教育——孩子软弱爱哭,是“受到挫折不够”;孩子遇事怯懦,是“受到挫折不够”;甚至孩子自杀,也是“受到挫折不够”。“人造挫折”往往带有家长不合理情绪宣泄的部分。久而久之,挫折教育就变成了打击教育、棍棒教育,不断给孩子挑刺,先让孩子感受到挫败的教训,然后再通过不留情面的贬损、训斥,来让孩子在逆境中成长。实际上,人这一辈子从来都不缺经受挫折的机会。我们无需人为地制造机会让孩子去经受所谓的“挫折教育”。

然而,这样的方式常常使孩子貌似强大,实则内心很脆弱。有时候,部分学生用这种“强大”掩盖内心恐惧、讨好家长。于是,这种“强大”只是一张面具;这张面具不过糊了一层薄薄的纸,稍稍用点力,一捅即破。这也是很多孩子上了中学稍微经受点挫折就跳楼自杀的一个重要原因。

03

挫折教育正解

那什么才是真正的挫折教育呢?

孩子在现在及未来能不能经受住挫折,也不取决于他曾经受过多少挫折,而取决于他以什么样的心态面对挫折。所以,挫折教育的重心不在以挫折打磨孩子,而是以正确的方式教育和引导孩子。

挫折教育的最终目标,我想,应该是以下三点:

① 引导孩子面对挫折时无所畏惧。② 看到挫折纸老虎的本质,战胜它,前景依然光明。③ 即便暂时战胜不了,也可以试着绕开它,以智慧消融一切,或从挫折中吸取营养。

挫折教育的正解:

首先,在孩子遭遇挫折时,懂得如何排解负面情绪。情绪处理好了,我们就不会为负面情绪所苦,依然阳光地走向未来。

其次,在遭遇挫折时,看到负面事件背后的积极意义,学会以智慧去转化。在绝望之山当中辟出希望之石;在危机之中依然能够看到转机。

最后,家长也必须成为积极乐观的人。生活中最不幸的是:“大多数人带着未演奏的乐曲走进了坟墓”。本来孩子是优秀的,但周围那些消极无用的人影响了他,缺乏一个远见卓识的人给你榜样,他也就很难成为一个内心强大的孩子。

要养育一个内心强大的“抗挫宝宝”,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在孩子遭遇挫折产生挫败时候,疏导情绪,使情绪正常宣泄流动,不压抑,不郁结。

冰心说,“在我感到悲伤难过的时候,我最希望的不是居高临下的指导,而是有一双默默流泪的眼睛……”这句话是共情的最好诠释。在孩子发泄时,平静地守候在他旁边,甚至通过拥抱、轻抚后背等方式给予安抚,而不是将他冷落一旁。等孩子稍大点,我们还可以引导他以安全而合乎社会规范的方式释放情绪,或者跟他一起商量应对的办法,为孩子的内心清理出一片澄明的天空。

转变孩子看待问题的角度。

“虽然……(导致挫败的原因及情绪定义)但是……(积极的意义)”,这样的句式可以帮助我们在舒缓情绪的同时,看到更多光明之处,不妨经常尝试。就算某个事件带来的只有挫败感,我们暂时看不到其积极意义,但至少我们懂得了这样的方式不行,这便是其积极意义。换个思路,海阔天空。此路不通时,试试寻找第3、4、5……N条路,能找到几条算几条,重要的是,通过这样的方式,孩子受我们的影响,会形成一种习惯性的反应模式——方法总比问题多;成功者为问题找方法,失败者为问题找借口。

转变自己的话语体系,成为积极乐观的家长。

积极的家长,遇到挫折,不轻言失败!取得成绩,不沾沾自喜!有积极向上的父母,孩子们会一直看到新的希望。而消极的家长,动辄怨天尤人、遇事总往坏处想,成事不足、败事有余。消极萎靡的家长,会悄悄偷走孩子的梦想。我们自己做到了,孩子自然会受到我们的影响。没有比身教更能打动孩子的了。

所有这些,不需要刻意创造机会去做,日常生活中,处处蕴藏教育契机。

有心,处处挫折处处教育,

处处云遮雾罩又处处光明普照。

殷哥说教

满满干货

往期精彩

劝学篇

你也来一场直播带货?从*文化带货说起

班主任到底看重什么

孩子的起跑线到底在哪里?

叛逆浪潮来袭,我该怎么办(二)

“看不见的大猩猩”——克服粗心的策略

六“心”备考,不当瞎忙族

知乎高赞

什么类型的学生最打动人(1)追梦笨小孩

解码“习惯”——核心习惯养成记

举手引

1
查看完整版本: 家长必读ldquo挫折教育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