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猩猩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别在场边指挥让孩子以自己的方式踢球
TUhjnbcbe - 2021/3/3 19:01:00

这是第四期,老裴也就是蒜苔炒肉。

在本系列的第三期文章里,我们谈到了足球场上的动态创造能力和人类脑部发育过程的特点,并由此指出了传统的青训方式不符合青少儿脑部发育正常顺序。

而对于6到11岁的孩子来说,许多研究都证明,在这个阶段里不把孩子捆绑在单一的足球运动上,而是多鼓励他们去玩不同种类的运动,对于培养他们理解战略战术——增强“球商”是十分有好处的。

但是要注意!一定是让他们自己去玩,没有教练指导,没有家长旁观,让他们自主式,探索式的玩!

小编曾经在日常的足球训练课上亲眼看见如下一幕:

在训练课的最后一个环节,教练安排了一个集体游戏。在游戏开始之前,教练已经给场上十五个孩子说清楚了游戏的规则,这十五个孩子里有些是上一次已经玩过这个游戏的,而有些孩子则是这堂课新来的,第一次玩这个游戏。

游戏开始后,孩子们玩的都很投入,有时会有孩子发现规则的漏洞或者规则没解释到的地方,会停下来问教练这样可不可以,教练会给予简明清晰的回答。

这时孩子们处于自我探索游戏环境,自主收集环境信息的阶段。而教练处于一个辅助引导者的角色。在这个阶段里,孩子主导着游戏,而教练则处于近乎“隐形”的地位,所以孩子们玩的很开心。

在游戏开始大约15分钟后,孩子们进入了“完全不用教练的帮助,自己尽情游戏”的阶段。小编注意到此时孩子们开始有意识的根据规则而采取不同战术,游戏策略的复杂性开始逐步提升。

但此时,场边的一位家长开始“指挥”他的孩子,一个第一次玩这个游戏的小女孩,让她应该怎么样做。但是这个小女孩大声的向她父亲解释游戏规则以此来表明自己已经完全理解了规则,不需要父亲的“指导”。

但是父亲仍然在场边一直指挥她,她对于父亲这种不理解她的行为感到很生气,于是在接下来的游戏里一直面带愠色的时不时看着她父亲。

这件事在小编的眼里看来,两人都对游戏规则有着正确的理解,但她父亲是想让她采取更直接的游戏策略来玩这个游戏,而她自己更喜欢按照自己的方式来玩——采取迂回的游戏策略。

虽然这个女孩最终完成了这堂足球课,但是之后的足球课她一次都没有来。我想其中的原因就是在游戏深入进行到策略阶段时,家长不断在场边指挥,导致她彻底失去了对游戏的兴趣,也导致了她之后再也没有来足球课。

因为她知道,如果自己来了,还是会被家长“指挥”。

小编举这个亲身经历的例子就是为了说明:任何一种游戏/比赛,都分为收集环境信息阶段和采取适当策略阶段。

在收集环境信息阶段过多的对孩子进行干涉,会造成孩子日后注意力不集中,注意力

1
查看完整版本: 别在场边指挥让孩子以自己的方式踢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