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hjnbcbe - 2021/6/20 13:58:00
绿氧谷主微群聊拳记录康伟老师说:太极拳练习的是一种状态,这个状态就是“太极态”。所以,尽管太极拳的动作千变万化,太极拳的流派五花八门,但是,它们共同的地方是一样的,都是在练习“太极态”。所谓的“太极态”就是一种阴阳混一、即刚即柔、松而不懈的状态。阴和阳、刚和柔本来是两种状态,但是它们混合到了一起,彼此不能分开,就像水和面搅和到一起,形成了面团。阴阳不能混一,就是单阴单阳。所谓:“孤阴不生,孤阳不长。”阴阳不能混一,就不会有事物的万千变化,也不会有生命的生生不息。松而不懈~轻灵圆活~通透无滞~摧僵化柔~由实变虚~虚性若水~水具阴阳混一的功能~就有了应物正确、万千变化的本能~其实就一件事~松而不懈地行拳~回归无极态~太极生。无极,无极,无极;松开,松透,松通;不用力,不挂力,扔干净!无极就是太极,太极就是无极”,“无极”与“太极”是异名而同实的关系。无极与太极本是一体。有无相生,有是无中之有,无是有中之无。松到几何这个东西,没有统一标准,无法用仪器检查,别人也很难检验。你认为松得很好啦,其实跟太极态的松可能还不沾边哪。松是有层级的,一般的松无济于事!就像我们睡觉休息的放松,它肯定是放松,但只能起到恢复身体能量的作用,达不到无极生太极的质变,起不到增养能量的作用。就像烧开水,天天烧到99度,它始终不是开水!有为之理,无为之练,无心之用。松净、松空,一切皆可容,才能与对方接上,才能感知。冰与冰接,你我还是你我;水与水接,你就是我,我就是你。康伟老师说:感知和掌控自己身体的能力,就是太极拳的意。敌人的飞机来了,你得先知道,才能应对。靠什么,雷达,就是感知。感知能力就是灵敏度!本能的意,就是心死神活!就是只要有来犯之敌,那怕司令官还睡觉呢,那个事先建成的防空导弹系统都会自动发射应敌!练出先天的本性!一个人用手打一个人,对方都会本能地去挡,去攻击,可能要吃亏;但你一不小心碰到了热锅,都会本能地缩回去,没见谁会向前推这个铁锅。这是在危机状态下人的自然反应,是识神退位,元神主事,心死则神活!练太极,就是激活这种潜在的先天本能。现在我接触的玩太极推手的,大都是玩体能加技巧。好些的就是玩柔力。像康老师这样的内劲很少见,一接手,被虚性的东西控制,任你何力都化为无形。棚劲是母劲,也即太极劲、内劲儿。阴阳混一、阴阳同出、不丢不顶是其本性。其他劲都是棚劲的的用法。很多人都把松沉劲理解偏了,认为是松了以后自身体重下沉、触地反弹形成劲力。其实松沉劲也是棚劲,只不过是向下棚出。内劲:不用力而有力!属虚性力。整力:有的称功力,用力才有力,属实性力。现在的太极拳被套路了,其本真的东西反而被遗弃了。拳架练知觉,单式练功能。~最近的一点感觉。推荐习练起势、云手、倒撵猴三个单式,分别为上下、左右、前后三个动力模型。每天各练二百个。除了养生,若想练出点东西,?建议加大训练量,量变才能质变。每天也有一个量变到质变的临界点,少了不行,烧不开水。功能就是重复形成的。专家者、工匠者、高级技工者,世界冠*者,重复也!练单式个,最多一套架子的时间。上边那个习练视频,平均2秒钟一个,个秒,7分钟,不难吧。由于单式的效率高,出感觉、出状态就快,这种情况下,如果再故意做慢,又将是一个误区!可能由慢而断、散了!慢,不是太极拳的主要特点,快慢相间才是。速度由感觉决定,又生出新的感知。一开始还是慢一些,长了要领就像长在了身上,这时快起来反而感觉就出来了,这是个突破点。没有一次一次的突破,就是在留级!很多人就是一年到头在小学阶段转悠,把拳打油滑了,误以为又上一个层次,其实是老课本读多了,背熟了而已。套路是活动,单式练功能!套路是打给别人看的,单式是自己练功的!道理是:单位时间内,操单式的效率是套路的若干倍!比如说,一个套路就一个起势,一天练五遍拳,才练了五个起势。你单练起势个,10分钟。而一个起势就能把脚、腰、肩、肘、手这一条线全建立起来了!腰以下,向下沉与向上松同在,腿脚虚空无硬支撑,下肢悬挂于腰。下肢虚空了,练得越来越像上肢一样收放自如、不丟不顶、阴阳混一同出。初学者大多把避当退,把懈当松,把慢当柔。这三个误解一出,纵费十数年之纯功,接劲必败。实际上引进落空的关键只是一个对自己重心的把握,引进是手段,落空是目的,如果让对方黏着在自己重心上,后面的技法再精妙也无异于引狼入室。(摘)先要理解这个“掤”字,不是接触那点感觉硬邦邦,叫人推之不动才叫掤,拳论讲“不丢不顶”叫掤、“一气伸缩”叫掤、“无过不及”叫掤、“里撑外裹”叫掤、“阴阳互济”叫掤、“鼓荡开合”叫掤……,总之是在矛盾中讨消息。(摘)混而为一,一而再三,运用之道,存乎一心,微妙之处,非笔墨所能形容,这是一个渐悟和顿悟并存的过程,任何一类都需要习练者长期的经验积累,最忌执着技法,看做死物,似数理化公式般套用。(摘)康伟老师说,有两点很重要:1,重心,是劲力的重心。不是身体重心。2,掤劲,是一气伸缩的效果,不是身体用力。康伟老师说:太极拳的重心是劲力的重心,虚中就是劲力的重心,重心用意识带着走叫走劲儿,劲力就是一气形成的,没有一气,就没有劲力,也就没那个重心了。(看大猩猩山中跳跃视频)腰胯发动,脊柱引动,上下相随,内外相合,举动轻灵!由整动到整劲!据说是修道之人身居深山野林,怕动物伤害,就模仿动物练功,道家功夫就发端了。一般负重的时侯,就会用腰、用身。如挑夫、装卸工等。虽然省力,但练得是力量。太极拳反其道而行之,规矩是徒手训练,腰为主宰,不准用力。这样就能濡养出内能量!就高级了。穷人富武,不是说你有钱才能练武,是说你练武,就不能再干体力活养家了,得有足够的家底供你不干活还得吃上饭!如头天练一晚,第二天为生计去扛麻包了,那头天晚上就白练了!按康老师说,都得扔干净!练拳忌僵化教条。太极这个东西,得有玩的心态。赵堡太极不是有耍拳一说吗。不是复归婴儿状态吗,婴儿的天性是啥?玩啊。只有把一门东西做到别人都做不到的境界,一般才配用玩这个字。比如,玩票,玩古玩,玩赛车,玩音乐,玩摄影……一般说谁谁太极玩得好,应该多少有些功夫。一些小门派,未受讹理侵蚀,一直保持着太极精髓的初心。所以其传人练出来的成功率反而较高。学者用功,身法运转要像三尺罗衣挂在无影树上,在空中迎风飘荡那么轻灵自然。此句意境多么的好啊!现在很多人打拳十几年以上了,心里还想着、动作上顾着很多规矩,唯恐忘了哪一项,就如穿了一身纸板做得衣服那样被束缚了,怎能松得下来?!规矩、要领,上身一个要忘掉一个!是长在了身体里,不是安装在身形上。规矩一旦上身融入血液,行拳还在想着就是作茧自缚!用筷子夹菜、骑自行车、甚至驾驶汽车,没谁再想着要领。这些东西要上身一个丢一个,最后没有要领,一举动就是功态!一个人穿别人的衣服,自己不舒服,别人看着也别扭!穿自己的衣服舒服顺眼,那是长时间契合成了自身的一部分,已是自己特有的符号。标准就是那些要领练的地方松了吗,松开了吗,松通了吗,松而不懈了吗,无极态了吗?得需要一个过程,由简入深,由易到难,慢慢来,有学期、有年级,不能一上课乱串教室,更不能老留级。这就要求自己心里有数,自我管理。老师在跟前,这就是老师的事。我们大多数人练不出来就是不分层次不分阶段乱练造成的。一会儿小学听大学的课,一会儿中学又去做小学的作业,弄来弄去,几十年、一辈子也不知道自己是个什么文凭。有时自我感觉良好,有时又妄自菲薄。就这么晃悠着转圈,到头来啥也没得着。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