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天菲菲生气了,他为什么生气呢?
她正在和玩具大猩猩玩儿的时候,姐姐走过来把大猩猩抱走了,而且妈妈还支持姐姐说应该让姐姐拿走,因为家里就这一个玩具大猩猩,他们已经提前说好了要轮流玩儿,现在轮到姐姐了,可是菲菲呢?想多玩儿一会儿。这个场景在我们任何一个有孩子的家庭都发生过,所以它具有普遍,典型的意义。菲菲想多玩一会儿,这也很正常,姐姐不答应,这非常像我们很多家的情况,姐姐不答应就用力把大猩猩抢走了,于是菲菲生气了。
她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生过气,这一页也是图画书的封面,我们会注意到,有很多图画书是利用整个图画书当中的某一个插页儿来做封面儿的,很多书都是这样,在这本书里,图画已具有震撼效果的视觉图像,精确地反映着小主角的内心世界。菲菲喷张的鼻孔,蓝色的眼睛,仿佛深不见底的湖水,好像有水汽从中蒸发而出,以*棕两色交错直泻而下的发帘,直翘的辫子衬托在火红色的背景之上,跃然纸上的怒气让我们一目了然。画面上菲菲两个眼睛睁得圆圆的,小辫子都翘起来了,这也让我们很自然地会想起我们中国的一个成语叫做怒发冲冠。整个页面儿,背景是红通通的,说明小姑娘这个时候的情绪是非常激烈的。
这一页,菲菲乱踢乱叫,她投在墙上的影子又红又大,像一个怪兽,大家看到了吗?他这样子把一旁的小猫给吓到了,瞪着大大的眼睛在看着她。怪兽的拳头打出一个“SMASH”,意思是“粉碎,砸掉”,这时候菲菲气得想把家里的一切都粉碎了。孩子在发脾气,怎么应对孩子脾气?大家都有这样的经历,孩子乱喊乱叫,拍桌子,打人,想把家里的一切砸掉。菲菲大声咆哮,嘴巴里喷出了大大的火来,火焰组成“ROAR”(咆哮),房子里整个东西都飞起来了,可以想象她的火气有多么大,这就是画面的震撼力量。飞飞跺着脚,身体像是一座火山,家里的地板也都立起来了,好像喷发的火山一样,火山口喷出“EXPLODE”(爆发,爆炸),这时的菲菲是一座就要爆发的火山。到这里我们会感觉到有一点奇怪:孩子生气到了这样的程度,怎么没有家里其他的人呢?除了那只小猫,家里没有人来理睬菲菲。于是菲菲真的非常非常的生气了,他就“砰!”的一声摔门而出跑出去,看画面上表示“PABAM”的一声的字母非常大,它就告诉我们,声音非常大,菲菲跑出去后,一路向山坡上跑去,一直到跑不动。她哭了,然后,他听见鸟儿叫,看见绿色的草。
看见高大的树,她就爬上了大树。她坐在大树上吹着风,看着大海,我们看到海面很平静,远远的对面的海岸上还有灯塔。有一句话很重要,这句话其实也适合我们自己有情绪的时候,这个广大的世界安慰了她。
菲菲感觉好多了。整个过程没有人理她,她就从家里生气,然后跑出来,在一路跑的过程当中,然后在外边呆了一会儿。
她感觉好多了以后,她就从大树上爬下来。一路走回家。推开家门的时候,她欢快地大喊,“我回来了!”大家注意图话书上,有的时候他的字体会有变化,这个“我回来了”,这句话字体是很大的,这也说明它的声音很大,他的表情也很欢快。家里所有人,爸爸妈妈姐姐见到他都很高兴,只有小花猫露出一副好像很新奇的表情,怎么回事儿啊?它不明白。这个告诉我们,我们孩子发脾气的时候,如果我们允许、接纳,就像这个,没有人管她,允许她发脾气,接纳她会发脾气,她自己就疗愈了。只要我们不去破坏,不去恶意地指责,不去把孩子的情绪堵回去,孩子是可以自己过来的。这张图上有一句话,“一家人又在一起了”,字很大,*色的,爸爸,妈妈,姐姐,菲菲围着桌子一起在玩儿拼图游戏,我们现在仔细看,刚才他们还在争抢的大猩猩,这个时候呆在沙发上没有人理会了。家庭里的孩子也是这样,发生争吵以后,如果这件事能够和解,无论是通过他们自己还是别人,这个玩具就不重要了,其实我们孩子看中的还是情绪,并不是那件事儿本身。最后一页菲菲画了一幅画,画中有一棵高大的树,树下有一个温馨的家,家中有爸爸妈妈姐姐和她自己,菲菲不再生气了。就是这样一个故事,简单的情节,字的对话和叙述,17服精彩的画面完成了一个令人非常难忘的故事,是不是很简单呢?其实不然。《菲菲生气了,非常非常的生气》这样经典的好绘本,值得我们好好读,这本书看似简单,简洁的文字,字字句句,准确传达着变化的情绪,没有多余的字眼儿,也没有不必要的说明,有些段落在修辞上充满韵律,有的干脆只有一个象声词,以一种凝聚力将文字中的诗意与图画中的爆发力融合,简洁的文字并没有把内容压缩的艰深难懂,她是以三四岁孩子熟悉的修辞和比喻,亲切清楚地引导小读者在理解中迅速产生共鸣,我们需要把速度放慢一页一页地,慢慢地和孩子翻读上面的文字。看图片,也许你最初看的图画儿不过是一些色块、线条、形状,但是你如果愿意仔细的去琢磨,你就会发现每一个色块儿每一个线条,它都是被作者精心设计安排的。画面的整体构成,人和物的比例关系,形状,或者正常或者扭曲的程度,选择的色彩,还有色彩的不同程度等,都是在讲故事。莫莉.卞创作的图画书,在颜色构图与情感间的关系和融合方面特别醒目。它的颜色与构图,对于所要表达的情感因素具有非常突出的强调作用。因此,看他的作品,你无法不立即感受到那扣人心弦的情绪和环境气氛。本书的图画架构从情绪的发展过程来看有多重的转变:愤怒,宣泄,难过,平静,又回到爱的信心。情绪的转折有多少,莫莉.卞在图书上用色和结构变换就有多少,这本儿看似简单的书,真是内涵无比丰富。就说这本绘画使用的颜色,有人说儿童的世界就是色彩的世界,我非常认同这个观点,孩子的世界是色彩缤纷的,光怪陆离的,而且这个世界的色彩随着他们的情绪瞬息万变。这个简单的故事之所以令人难忘,其中很大的原因是,作者是透过眼中的色彩,以饱满充沛的情绪来创造的。菲菲生气,是在一个非常美丽的色彩世界里生气的,身边本来温馨自然的色彩,因为她的姐姐,而顿时常态变成了急剧喷发的红色火山,菲菲的外边儿轮廓线随着他的情绪的变化而变化。*色是生气前,红色是生气时,橙红色趋于平静,*色回到家时,我们在看菲菲最初生气时那个脸部的特写,火红的背景衬托着菲菲湛蓝的眼睛,菲菲不可抑制的怒气在巧妙的色彩对比下表现得异常充分,具体,画面已具有震撼效果的视觉图,精确地反映小主角的内心世界。喷张的鼻孔,蓝色的眼睛仿佛深不见底的湖水,跃然纸上那种怒气翘起来的辫子,接下来生气打人,比她大得多的红色的身影夸张地扭动,使她的踢打的效应扩大了几倍,跑出家门时进入一个自然空间,她的身影显得娇小,但是那个怒气就把周围的景物全都变成具有强烈视觉刺激的对比,刚出家门的颜色布局是一切景物的轮廓线都变成了火红色,说明她的怒气势若燎原;在她孤单行走默默哭泣的时候,道路和大树的轮廓变成了紫色,悲伤的气氛让树林变得抑郁起来;当菲菲看到高大茂密的老榉树时,画面的颜色已经不那么强烈刺激了,最令人感动的是菲菲面对大海的那一幕,蓝色,平静,柔和,开阔,菲菲的心平静下来。在这种色彩中,菲菲也显得更加可爱,菲菲回家的路上,平静安详的绿色围绕着他,他看到远处的家是温馨的红色,此时是那么的温暖明亮,令人向往。色彩的变化,使小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不由自主地走进菲菲的世界,感受菲菲的心情,也看到了菲菲的率性。分析到这儿有人注意到菲菲的袜子了吗?一只紫色的,一只绿色的。情绪波动大的孩子往往是纯真又敢作敢为的。现在来看,跨页的红色倾斜,条纹将宁静引入不安和危机,大猩猩用醒目的金*色锯齿状勾勒,凸显它是整个纷争的焦点,浓郁的红色与紫色不留空间地交缠融合,营造出沸腾的气氛,也重叠着愤怒的情绪和想象,锯齿形的线条更激荡着情绪的波涛与颤栗。之后,以暗绿色及棕色为主体的树林表现出小主角盛怒后的宣泄,心情上的困境和随即而来的悲伤,紧接着大块儿出现的白色表达了小主角情绪上承受的压力,最后回到了灿烂温暖的红色,红*色。莫莉.卞在表现情绪转变上的细致用心,我们可以在他勾勒菲菲线条的颜色转变上发现,我们的孩子会比我们成人从书中得到的更多。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