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考卷拿到手,你是否会发出这样的感慨:
“这道题这么简单,我的做题思路是对的,就是看错数了!我太粗心了!”
“哎呀,这题有这个条件,我当时怎么没看到。我太粗心了!”
“平时都做对了,考试时就是想不起来,考后一点就通。我太粗心了!”
“我明明选的是A,怎么变成了B。我太粗心了!”
似乎都是“粗心”惹的祸,
但“粗心”表示不背这个锅!
那粗心背后的真凶是谁呢?
一、注意力资源有限考试时,我们往往把注意力集中在解题上,包括用哪些定理/公式去求解等,而题目条件中的数据、小数点、括号单位等可能就被忽略了!
哈佛大学曾经做过一个著名的心理实验,叫做“看不见的大猩猩”。他们邀请参与实验的人看一个视频,在视频中有6人连续在穿插走动中传球,其中3个人穿白色衣服,另外3个人穿黑色衣服。要求参与实验的人观察穿白色衣服的人一共穿了几次球。视频结束以后,只要专注于看视频,大多数人都可以说出正确答案16次。然而实验者会问另外一个问题:你是否看到视频中有一只大猩猩?有一半的人都说没有看到。奇妙的是,当重新看了一遍视频以后,那些没有看到大猩猩的人才发现,视频里真的有一个大猩猩。此外,窗帘的颜色也有改变,穿黑色衣服的人中途离开了,这些观众都没有注意到。其实这个实验很简单的解释了一个道理:人的注意力是有限的。
解决方法合理安排考试时间,预留出一定的时间进行检查,把注意力集中于检查错误,包括检查数字代入、单位、答题卡的涂写等,结合过往经验,重点检查自己易出错的地方!
二、熟练度不够对于简单的、不该错的题目,考试时错了,可能在暗示你对于此类型的题目熟练度有待加强!所谓熟练度,可以想象一下我们做小学一年级的计算题,每一题其实对我们来说都很简单。如果平时经常做计算类的人,很可能做的又快又准;如果平时疏于做简单计算的人,很可能又慢又错误百出。
解决方法结合研究结果,一道题目,反复接触至少要六次以上(结合自己实际情况不宜太多),并且每次都在思考,才会熟悉并产生记忆。
三、基本概念不清对于平时会做的题目,只是考试错了,很可能是我们只看过1-2次,有一个模糊的概念,很多概念的细节到底是什么?它们之间的关联是什么?可以有哪些变化?并未深究。在考试有时间限制和压力的情况下,人通常本能的选择自己大脑中最先搜素到的记忆存储,而这个记忆和认知很可能是错误和疏漏的。
解决方法教是最好的学。可以寻找一位同伴联盟,互相讲解题目,如果对方能够听清楚,表示确实理解了。通常在讲解过程中,也会不断发现自己知识上的漏洞。
往期推荐随着“各科考卷纷纷下”,是不是“喜怒哀惧滚滚来”呀?如何进行考后心理调适?
如何进行考后心理调适?心理老师为你送上锦囊妙计
如果自我调节后仍不能摆脱负性情绪,可以积极寻求专业的心理帮助!心理援助吴淞中学心理健康辅导中心
地点:科学楼
-
邮箱:litingminxl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