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猩猩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新年父母必读如何后天大幅提高少年儿童智力
TUhjnbcbe - 2021/9/14 4:02:00

春节长假将至,咱们不聊国事,聊聊轻松的。所谓少年强则国强。今天我们来谈谈祖国未来花朵的培养。

最近。不知为何找我聊儿童教育和儿童心理的家长朋友特别多。要培养聪明伶俐,身心健康的小朋友,让很多家长真是操碎了心,花尽了钱。在这里我们也跟大家浅谈一下。由于看的都是朋友,所以装神弄*的忽悠就免了,咱们讲点儿干货。

今天怎么聊聊怎么大幅提高儿童的智力。

我们主要解决几个基本问题:一,什么是智力?二,智力可不可以后天提高?三,提高的方法难不难?

第一

这个定义您有兴趣可以多读几遍,应该说概括的是比较全面的。没兴趣就直接跳过吧。

智力也叫智能(Intelligence),指人认识、理解客观事物并运用知识、经验等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记忆、观察、想象、思考、判断等。这个能力包括以下几点:理解、判断、解决问题,抽象思维,表达意念以及语言和学习的能力。“智力”也可以看做是:人能不能通过改变自身、改变环境或有效地适应环境的能力。智力包括多个方面,如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分析判断能力、思维能力、应变能力等。智力的高低通常用智商数(IQ)来表示,是用以标示智力发展水平。智力一般指的是个体的大脑能力,跟集体长期经验形成的智慧,两者有一定的差别。

按照菲利普.津巴多的定义(今天全世界的心理学学生都读他的课本),这是一种非常综合的心智能力最一般的精神能力,包括推理,计划,解决问题,抽象思维,复杂概念的理解,快速学习和经验学习。智力并不仅仅是学习书本知识,不是一种狭窄的学术技能,或参加考试的能力。相反,它反映了一个更广泛和更深入的理解我们周围环境的能力——“领会”,“意会”事物,或“想出”怎么去做的能力

按照美国心理学家雷蒙德·卡特尔的分类,智力的构成共分为两大类——晶体智力和流体智力。前者是指通过掌握社会文化经验而获得的智力,如人类学会的技能、语言文字能力、判断力、联想力等。它受后天的经验影响较大,主要表现为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去吸收新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这些能力在人的一生中比较稳定,一般不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减退。流体智力则是一个人生来就能进行智力活动的能力,即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它依赖于先天的禀赋,随着神经系统的成熟而提高,比如知觉、记忆、运算速度、推理能力等。这一类智力属于人类的基本能力,受先天遗传因素影响较大。

第二

每个人天生的智力主要靠遗传,初始值各不相同(这似乎是废话)。但只要有正确的训练,智力效率是可在自己原有基础上后天提升的(这也许很多人就不知道了)。

第三

方法一点也不难,甚至免费。

这些的科学依据我觉得大家也不想去看论文。所以这里就讲一讲简单的原因、结论和做法。回头有有兴趣的话的自己再去研究一下下列的参考书籍和论文。

很多家长又是培养小孩儿作文、算数,又是绘画、学音乐。确实有帮助,但这些事情更多的是智力的应用。本质上还是要提高智力这一底层能力。就好像要想打把好刀,抛开铸刀技术,首先你的钢得好。要想成为出色的拳击运动员,且不论战术技巧,首先你肌肉和体力得好。底层能力提高了,应用起来才能事半功倍。

无论是理性的思考、解决、分析问题的能力,还是感性的创意、想象、表达等能力。看似纷繁复杂需要用各种不同的方法提高和培养。但实际上所有的智力行为的本质根子都是一个:记忆力。如果要再加上一条辅助,那就是专注力。

首先,大家请记住,智能的本质是基于记忆的预测能力。

听起来很玄吧,跟算命似的,难道我不会算命就没智力?

这里的预测并不是算命那种预测未来。其实,人无时无刻不在预测:根据过去记忆里的事物总结出规律、模式、经验,用于指导下一步的行为。人之所以比动物强,不但能适应环境,还能改造环境,就是因为人有能力对具体事物进行归纳和抽象,再根据从记忆细节中抽象得出的“恒定表征”,从而预测、设定自己的下一步行动。从脑结构看,这是一个记忆从海马体到高级皮层的抽象和提升过程。这就是人能具有智能的"记忆—预测"框架。

人类之所以能认知、适应世界,依赖于对事物的记忆,并对记忆进行高度抽象的能力。这种能力,是由大脑结构决定的固有底层能力。比如:我家去年开始养了个小狗,我看到它就知道它在家;但很快当我听到它熟悉的叫声,我也能意识到它在附近;甚至只是看到它掉在沙发上的毛,也能推断出它肯定爬上过沙发。并不一定直接看到它,但可判断它就在附近。这就表明我脑中记忆里,把狗的外形、毛色、声音甚至热情顽皮的感觉,打了一个包。这个包里的内容不会因狗在何处,是不是一身泥,是不是睡着了而改变。一想到这狗,所有这些记忆就会一起涌出。这就是这只狗的"恒定表征"。又比如说我们有时候会随手伸到兜里掏钱。你记忆中兜里之前兜里有钱,你大脑就会产生一种预感,伸手进去肯定能摸到几张纸。因为钞票的表征已经在你脑中了。比如,当你看到炉火上的锅的时候,你下意识觉得烫,而直接去拿锅把儿,因为你曾被烫过,你的大脑就把火+锅身导致烫伤的模式给归纳出来了,于是你以后再见到这几个要素的组合,你就会自然躲开。说到这里能跟上吧?

好,我们接着再说。这么简单的现象难道就是智力的本质?跟思考、分析、推理、计算、绘画、想象这些复杂行为有关系吗?有的。一切智力活动都是基于这样一个简单的“记忆—预测”框架。

比如,钢琴家肖邦,第一次学琴的时候,基本模式跟你我一样。当老师让他手指摁在琴键的中央C的时候他听到了一声“哆”。中央C、白键、“哆”,这个记忆的组合关系就建立了。随着他的这个记忆越来越牢固、熟悉,直到成为条件反射,每当他弹奏一曲波尔卡的时候,每每想要发出“哆”的声音时,大脑就会让身体自动去找中央C的那个按钮。其他“唻、咪、发、唆、啦、西”的声音和“D、E、F、G、A、B”的琴键,甚至成百上千的更复杂的和弦和调式与多个琴键的对应关系也是这么通过记忆建立起来的。所以在他大脑中,想发出任何一个声音,他大脑就会让一个或几个手指,用不同节奏和轻重,自动摸向钢琴的一个或多个位置。为啥你钢琴不行。因为让你记住七个音和七个按键的对应关系已经很费力了。

要记住88个琴键乃至成百上千个和弦对应关系,并随心所欲地把它们的相关记忆瞬间调用出来是极难的。肖邦跟我们的差别本质就在于这个记忆上。比如常用的一百个声音与琴键的组合,肖邦一周就能条件反射了。朗朗被他爹打了一年才记牢。而大强老师学10年最后也没记住。而这种组合可以变得更加复杂。比如钢琴家脑中“哆、咪、唆”的和弦不光对应着C、E、G三键同时按下,更意味着乐曲开始让人感觉向上高昂。成了琴音+空间+颜色+感情的更高维的记忆组合,形成一种“恒定表征”。在这个表征组合包里,钢琴家看到琴键脑子里就有声音,听到声音同时就能产生对应的情绪。(结合上文狗狗的例子,听到它脖子上的铃铛声的同时你就能感受到它摇尾巴)。

更重要的是,伟大的钢琴家当在脑子中能随时瞬间调用成百上千种音后,他就可以开始创作。创作的本质就是,他可以开始把脑中各种声音的记忆随机重新排列,直到得到他想要的、能产生新感觉的新曲子。或者,当他心中有了一系列激烈的感情,背过古诗的孩子脑中马上就有“壮怀激烈、仰天长啸”,音乐家心中则会瞬间响起“荡荡荡当~~”,而大强老师心中只有“我靠!”。创作就是个记忆碎片重组、变形、预测的过程。

最理性的数学,在大脑中智力活动跟搞音乐也没有本质区别。同样符合“记忆—预测”框架

为什么有人数学这么好,就是因为ta记住并随时调用更多更复杂的运算组合,“恒定表征”。中国和印度人全球公认数学好。为啥?因为这俩民族有一个小秘密造就了巨大的不同:所有的学龄儿童必须滚瓜烂熟背诵99乘法口诀表。无论是编成儿歌跟你软泡,还是打手板硬磨,反正你就必须背下来,瞬间就能知道结果。这就形成了一组瞬间能调动使用的记忆。

这厉害在哪儿呢?一个英美小孩,当ta做一组复杂的计算的时候(如:(×-)÷(×+)=?),ta需要按照老师教的运算规则,把一组运算分解成若干最基本的个位数运算,然后每个个位数运算都要在草稿纸上算出结果(如把3×4、7、7先各自在纸上算一遍,再把7乘以……,再相加,再减……),最后完成所有运算。如果把大脑比作一个计算机,一个英美小孩要做这段运算的线程是超长的,你看着ta纠结的脸都仿佛能听到他的硬盘嘎吱作响,散热扇呼呼的响。工作量太大,脑子就不够用了。

而作为一个受过中国普通教育的孩子,我们基本在心里都可以算出两三位数的乘除结果。(学在中国的你几乎都不能想象3×4竟然还得打草稿计算?等于12几乎是如呼吸一般不用思考的真理。但你可知,没背过99表的孩子是要横3纵4画交叉线数出12个交点才知道答案的,三位数的乘法要画多少线你能想象这工作量吗)。因此,×的结果,其实在你之前记忆里已经大致有一个粗略的答案了,不用再从底层重新算一遍了,到记忆库里直接调用就可以了。于是,一个很复杂的计算就这样被简化成了很少几步。更不要说受过更多记忆训练的孩子能够找到更高级别的恒定表征。Ta也许在之前的很多训练中就学会并记住观察数字组合之间的边际差,不用把每个数字都算出来,只要观察它们之间的差值,进行边际运算就能更简化过程。如,有的能观察到×-=×+,所以答案是1。

数学天才高斯10岁时就知道用等差数列求和把1到的所有整数加起来。不过,根据数学史家E·T·贝尔(E.T.Bell)考证真实的故事是,当时老师给孩子们出的是一道更难的加法题:+++…+899。而高斯很早就研究过1~相加的问题,并归纳记忆了“恒定表征”的求和公式,随后预测应用到了这个更难的计算题中。高斯只是在这个看起来更复杂的数列中找到了相同的规律,而这个规律唤起了之前的一条记忆,不管这个记忆是别人教的还是自己琢磨的。他既然有了,遇到类似问题就不用重新总结了。而他还可以把这样的规律进一步自我修改,预测并发现更多规律,如等比数列……。随着他脑中关于各种复杂计算的表征越来越多,他就可以如变魔术一样迅速调用、举一反三的进行各种普通人无法企及的复杂运算,发现新计算方法,甚至直接用数字和算符思考日常事物。比如,你看到的是海螺,他就能看到斐波那契数列。这个能明白吧?

人的大脑是一个很简单又很复杂的机器。人的大脑皮层灰质只有六张扑克牌叠起来那么厚,不同的沟回区域管理着不同的思维功能。但无论什么不同功能区,其大脑皮层的神经结构都是一样的。语言中枢和计算中枢里的“电线和二极管”完全一样,并无区别。都是“记忆—预测”在发挥作用,所以,记忆是一切智能的底层能力。

一个老操盘手看到股票开盘缩量封涨停,本能就预知,要赶紧跑;一个脑科医生看到孩子强直痉挛状呕吐,立刻知道这不是胃病或食物问题,很可能癫痫;一个书法老师看到一幅孩子的作品,字的下半结构无力且偏,他马上脑海中就浮现出这孩子练字时偷懒不悬腕……。这都是把从记忆中总结出了模式和表征。如果,操盘手、医生、书法家经历过这些无法形成有效记忆,他们就无法熟练而富有经验。所以,反过来看,《超强大脑》中最终优胜或能让观众印象深刻的,最后无外就是两种选手“超级记忆”型和“超强观察”型。而他们都是记忆力运用得当的受益者。因此,说记忆力是硬智商的直接指标并不为过。

好!这下我懂了,记忆才是一切智力活动的最大基础。与其各种瞎折腾,不如首先提高记忆力!老师你说,咱们怎么弄。

这个,额,不好意思,人的记忆力几乎是天生的,后天几乎无法大幅提高……

老师你是在玩儿我吗?

不!但接下来我就要说说注意力的事情了

人的先天记忆力和你的个子,以及iPhone的内存一样,出厂多少就是多少,这不假。但关键是,几乎所有的孩子都有万倍于iPhone的内存,但是他们不能有效利用。大量记忆能力是闲置的。

打个比方,只要没有心智生理问题,一个普通的孩子记忆力也会有奔驰宝马的车速一样,轻松开迈,特别生来聪明的孩子,其记忆力也就是保时捷、法拉利,轻松开迈。而现实中99%的工作生活都只需要你80-迈的速度就足矣胜任。实际情况是,大部分的孩子,无论天生是奔驰还是保时捷,基本都在60迈-迈的使用自己的记忆力。大部分潜力远远没有发挥出来。

问题在哪儿?问题是缺有效记忆

人的大脑和感知器官其实无时无刻不在记忆。你以为你没看没听没记,其实都在无意识状态下进入了你的大脑。比如,你在开车中专心看路,但路边的风景、周边的声音,其实同样进入了你的大脑,只是你没有意识到而已;你在与人交谈时,专注谈话内容。但其实讲话的环境、对方衣着、以及双方的情绪都默默进入了你心中。只是你没有意识到这些细节。这些记忆就就被无意识地胡乱堆放在你脑海深处。这样的记忆是无意识、无效的,除非遇到特殊、相似的情形才会被激发回想起来(人很多时候会有似曾相识的场景就是这个原理),否则你很难主动调阅出来。而无法主动调阅就无法归纳、抽象成恒定表征,就无法成为智力被使用。

要让无效记忆成为有效记忆,最重要的是一个催化剂:专注力(注意力)。

专注力能让大脑设定一个优先级别,知道应该首先记住什么。大脑自我认定应优先记住的往往更能形成有意识的有效记忆。人在小时候,大脑会像海绵一样吸收周边信息,但是因为精力充沛、爱动、好奇,因而缺乏专注的点,大量信息都成了无效无意识记忆。

但家长们需知,这不是你孩子记性不好,而是ta缺乏专注和引导。

人脑虽能被动吸收大量无意识记忆,但主动和专注从而产生有意识记忆则是稀缺资源。而大脑专注力最大的催化剂是快乐感,翻译过来可以简单说就是:孩子有兴趣、喜欢。大脑总是会把感觉器官有限的注意力分配给产生多巴胺的领域。所以,人总是对于能让自己愉悦的事情格外专注,一旦专注,记忆力就会以迈的速度飞驰。不信你观察一下你家“倒霉催的懒孩子”,你发现ta虽然数学不好,作文不行,钢琴愚钝……但是!ta能把游戏里每件武器的攻击力记得一清二楚,ta能把各种口味的冰激凌区分得无比细致,并告诉你这个俩口味拼起来好吃,ta能把动画片里的台词、神态、语气一遍一遍、一丝不差的反复表演给你……。这都表明,孩子不是记忆差,而是ta没把注意力和有效记忆花在你认为重要的“正道上”。

除了“快乐”,每个孩子天生的技能点也都是分配不均匀的。有的孩子擅长音乐,有的孩子对色彩特别敏感,有的对语言敏感,而有的专于数字。表现在生理上,就是ta天生脑部某个区域的皮层会发展的“厚”一些。而人往往喜欢做自己擅长的事情,对擅长的事情会更专注些。因此需要因势利导,发掘孩子的专注点。不能拧着来。不能认为高斯数字逻辑皮层厚,就是好的。自己孩子想象和色彩皮层厚,爱看动画,就是不好的。说不定ta以后能成宫崎骏呢?

当然,光靠“快乐”和“擅长”肯定不行,毕竟,能在数学和外语上找到快感的孩子实在…太奇怪了。毕竟在社会上闯,以后还是要考试,要工作的。因此我们也需要用训练,引导孩子对于考试、工作要求的“正道儿”领域,产生专注度,从而形成有效记忆并提炼表征。

那我们该怎么做?我们马上行动起来

我们可以靠激励+训练,后天、定向地提升孩子对于某些“正道的”专注力。这次我们先简单教大家一个方法吧,就回家马上可以练起来,只要坚持一段时间,保证有效。

跟说训练(shadowing)

1、找一个孩子相对喜欢(至少不抵触的)“正道”领域。(比如孩子特别烦数学,就就别整数学了,整个文学、音乐啥的)。

2、找一些这个领域中相对轻松愉快的视听材料。(想让孩子学外语的,可以找些PG13以下的外语动画;想让孩子学理科的可以找些BBC的自然科学纪录片;想让孩子语文好的,你就找诗词朗诵大会视频;想让孩子学会幸福的,你就给ta看新闻联播……。总之,再强调一遍,这个领域的东西孩子也得比较喜欢,不能反感。这些东西哪里下载,因为你懂的原因,公号不能说)

3、给孩子播放这些视频,让孩子边看边跟说。注意,过去家长们给孩子只是放电视就结束了,孩子的注意力五分钟内往往就散掉;或者孩子饶有兴致的看了30分钟,但很多细节记不住。

现在的新要求是,要让ta跟着说。要点是:比电视原文慢两三秒,同时边听边说;必须说出声音(心里默想没用),声音不用很大;家长在一旁为ta计时。6~12岁的孩子可以从每次三分钟开始。如以科教片为例:播放木星纪录片,旁白:“木卫二是一颗体积比月球小,但密度和月球差不多,外表十分润滑,被很多的冰掩盖着”……可以让孩子听完“木卫二是…”就开始跟着说。3分钟结束。每天集中做3到5段。

如果孩子已经能完全跟上,则可以把每次跟说的时间扩大到5分钟、8分钟、10分钟、15分钟、20分钟。最多单次不超过30分钟,每天最多不超过2小时。每周三两次即可。材料语速的选择最好由慢到快。中文、外语都可以,但要先中文再外文。

4、跟说完每次的内容后,要孩子把刚说的内容自己总结复述一遍给大家听。可以先总结每一段,然后再把今天做的所有内容总结复述一下。

5、总结一下,播放—等几秒—开始跟说—复述总结—再说下一段—再复述总结—最后总体复述总结。

6、注意,这个练习毕竟还是比较辛苦的,并不如儿童游戏般轻松。所以最好能进行一些激励。如口头表扬、贴小红花、零花钱、零食等。做一次给小奖,一周中奖,一个月大奖。正激励比负激励好(责罚),负激励比没激励好。

这个练习坚持做20-30次以上可以看到明显的变化。比如,对于孩子跟说的材料,ta的记忆程度会明显提高。而这种专注力的提升会溢出影响到孩子其他领域的学习。如能坚持半年~一年以上(因儿童资质而异),会发现儿童的学习能力、记忆能力会在自己原有的基础的有很大飞跃。本质,是提高孩子使用自己记忆力的效率,把闲置的产能更大程度发挥出来。部分儿童记忆力和归纳力会出现极大提升。

这个练习可以长期做,对于手机网络时代注意力无时无刻不被分散的人们,这个练习格外有疗效。这个练习对6~18岁青少年提升很大,对成年人也有益处。成年人不时做做能显著改善自己越来越丢三落四、转身忘事的状态(这不是玩笑)。甚至老年人也可以用它来锻炼大脑,改善减缓老年脑力衰退。大强老师亲测有效。

没坏处,不花钱,也不花啥时间(每天玩手机时间省下一点),只要养成习惯坚持做,就行了。世界上很多真正有用、重要的事情真的往往都很简单,空气、水、跑步、读书、微笑…都是如此。

另外,还有一些小tips也提示大家下。

-记忆是一种有序关联的构建。也就是说,你得按一定的联系或顺序才比较容易记住东西。一首网络歌,你听完五分钟就熟到洗脑,但让你倒着唱出来,你一句都不行。同理,别再让小孩去被那些按字母顺序编的英语词汇,没联系,不可能记住,记住了过两天也忘。单词都得在语境、文章里记才能记住。孤立的知识点没有用。

-主动记忆的东西越多当然很好,但是中间也得能找到联系,(别人教你、自己发现其中模式都行),才能成为可用的智力行为。《逻辑思维》和“得道”里各种知识都非常好,你听完激动不已,学习很多,但是发现最后这些知识大多成了你茶余饭后的谈资,而不能拿它们变现,就是这个问题。因为,这些知识太杂,不一定能跟你需要的方向结合,形成你需要的“恒定表征”。所以家长在孩子练习过程中,可以结合他们兴趣和实际需要帮他们选择有限的方向,同时帮他们学会提炼表征。如,孩子记住了1+1=2,你就可以鼓励他尝试2+2=?,并告诉ta你是如何分析的。

-记忆需要随时唤起加强。前段时间做的练习内容,可以过一阵时不时提问孩子,答对了就奖励。

-对于儿童,模仿>激励>要求。孩子会潜移默化模仿父母,所以,你想让孩子练专注,你自己首先得练起来。把手机放下。自己玩着手机,让ta练,孩子才不干呢。(做父母真难……)。实在不行,你还有最后一招,不断贬低ta,用邻居家小孩比下去ta,不断叹气、扼腕、念叨,让ta自责、失去信心、要取悦你,从而自觉去训练。(真要使用这招?你做好准备承担所有后果了吗……)

最后,我们这里谈的,是智力的原理,以及如何帮青少年大幅提高记忆使用的效率,效率高了一样杠杠滴好使。我们这次并没谈如何培养一个成功的孩子,毕竟,成功涉及的要素太多,需要健康、情商、家庭背景、社会条件、甚至踩对康波……而智商只是其中毕竟重要的一个个人因素。尽人事、听天命。让孩子追求自己的梦想,而不是家长的梦想就好。

参考文献

TheBellCurve:IntelligenceandClassStructureinAmericanLife,R.J.Herrnstein,C.Murray.(4)

《心理学与生活(第19版)》理查德·格里格,菲利普.津巴多,人民邮电出版社,(),(原作名:PsychologyandLife)

《学习之道(第2版)》,[美]乔希·维茨金,中国青年出版社,(),(原作名:TheArtofLearning)

《人工智能的未来》,[美]J·Hawkins,S.Blakeslee,陕西科技出版社,(6),(原作名:OnIntelligence)

《哪来的天才?:练习中的平凡与伟大》,[美]杰夫·科尔文,中信出版社,(9),(原名TalentIsOverrated︰WhatReallySeparatesWorld-ClassPerformersfromEverybodyElse)

《一万小时天才理论》,[美]丹尼尔·科伊尔,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湛庐文化,(),(原作名:TheTalentCode)

《为什么大猩猩比专家高明》,[美]乔纳·莱勒,东方出版社,(),(原作名:HowWeDecide)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新年父母必读如何后天大幅提高少年儿童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