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猩猩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一夫一妻真的天经地义壹读百科
TUhjnbcbe - 2021/11/20 1:12:00
安卓开发求职招聘微信群 http://liangssw.com/bozhu/12640.html

图片来自网络

壹读

再也无法直视桃子的壹读君

李迷思

“鸳鸯双栖蝶双飞,满园春色惹人醉……”

在我国,鸳鸯向来是美好爱情的象征。它们经常成双入对在水面上秀恩爱,悠闲自得,简直妒煞单身狗。

相传,鸳鸯一生只会有一个配偶,如果其中一只死亡,另一只将会因思念过度而死,或者孤独终老。可,这是真的吗?

事实上,鸳鸯并非总是成对生活的,配偶更非终生不变。在鸳鸯群体中,雌鸟也往往多于雄鸟,一只公鸳鸯配个两三只母鸳鸯不算稀奇。若是有了孩子,公的就更不爱搭理母的了。若是某一方不幸死亡,另一方则顶多伤心几天,意思意思就跑去寻找新欢了。说它们是花心大萝卜真是一点都不为过。

其实,除了名不副实的鸳鸯,大部分鸟还是好鸟。鸟类中91%是一夫一妻制。比如,下面这些,就是典型的恩爱夫妻。

△灰雁、美洲雕、*眼企鹅是典型的一夫一妻制动物

然而,“一夫一妻制”仅仅在鸟类中占主流,在整个动物界中可真是不好找。哺乳动物共有多种,其中真正严守“一夫一妻制”的大约有多种,只占哺乳动物总量的3%。即便是在相对高级的灵长目动物中,采取“一夫一妻制”的也只占18%。

既然,不论是放眼整个动物界,还是细化到哺乳类甚至灵长目,实行一夫一妻制的都是小众,那么,作为灵长目一员的人类,为什么是以一夫一妻制为主呢?

有人说:这是人类文明演进的结果,人类作为“宇宙的中心,万物的灵长”,当然不能和其他动物相提并论啦!

但考古研究发现,早在万年前,人类还是南方古猿的时候,就已经采取一夫一妻制了,那时候,真正意义上的人类文明还远未建立。所以,用“文明演进”并不能解答这个问题。

△南方古猿生活场景想象图

又有人说:采取一夫一妻制是因为,一夫一妻有利于子女的养育和财产的继承。

没错,有了父亲的保护,幼子长大成人的机率会大大增加,而且有了固定的父子关系,父亲的财产也能得到更好的继承。但这只能说明,孩子得有固定的爹,至于爹爹身边是不是还有几个小妈可就不知道了。所以,这种说法只能解释固定婚姻关系,而无法解释一夫一妻制。

其实,人类最初采取一夫一妻制可能和“文明”根本没什么关系。

一个茶壶配四个杯子?那是因为杯子不够大!

人类学学者认为,人类实行一夫一妻制可以用二态性解释。所谓二态性,就是两性在性器官之外的身体差异,比如体型、毛色等等。在灵长目动物中,二态性大的多采取群婚制或一夫多妻制。比如,大猩猩,雄性的体重约为雌性的2倍,在它们的群体中实行的就是一夫多妻制。而二态性最小的长臂猿是典型的一夫一妻制。

△大猩猩一家:母猩猩、小猩猩和不知是不是喜当爹的公猩猩

我们人类的二态性不大,在整个灵长目图谱中处于较小的那端,但也不是最小的。而人类的婚配方式正好是以一夫一妻制为主,以多偶制(一夫多妻和一妻多夫)为辅。虽然这种相关性无法得到准确的印证,但从性选择角度是解释得通的。如果二态性大,身强体壮的雄性既可以吸引更多雌性,又可以把较弱的同性竞争者赶出自己的领地,因此获得了更多交配权。二态性小的人类,无论是高大还是矮小都只有一个配偶,也就不存在交配权的竞争了。

为了不“喜当爹”,我要和你长相厮守

这只黑猩猩的屁股肿么了?被打了吗?

△发情期的黑猩猩

准确地说,它在求交往。雌性黑猩猩在排卵期(发情期)屁股会变得红红的,像只大桃子!(恶!壹读君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做这样恶趣味的比喻,再也无法直视桃子了……)母猩猩一般只在排卵期搭理公猩猩,排卵期一过就“性”趣全无。为了不浪费体力和精子,公猩猩也会看屁股行事。而有的物种在排卵期就没什么明显征兆,比如人类。这表示,雌性可以在任何时候性交,但只会在排卵期受孕。

可,这和婚配方式有什么关系呢?别急,咱慢慢来。

在灵长目动物中,排卵期有征兆的几乎都是乱交(多夫多妻)。虽然无征兆的不全是一夫一妻制,但一夫一妻制几乎都是无征兆的。

人类的排卵期是没有明显征兆的,而这,很可能是从有征兆进化过来的。

雌性排卵期有征兆,说明它们的交配期很短。群体中最健壮的雄性是一群之首,垄断所有性资源,只要在排卵期看好“老婆”们,基本可以避免喜当爹。但岁月催“人”老,当变弱的老首领被更强的新首领取代,它的幼崽可能会被新首领杀掉。这是自然界常见的杀婴现象。

雌性为了保护自己的宝宝,进化出了排卵期无征兆,非排卵期也可以交配,这让首领很难防范雌性和其他雄性私通。如此,新任首领就不能杀老首领的幼崽,因为那可能是自己的孩子。每一个首领都不愿意戴上耻辱的绿帽子,但那么多老婆根本管不过来,怎么办?只要一个老婆好了,日夜看守。一夫一妻制的雏形就形成了。

然而,这也并不能当作人类采取一夫一妻制的确凿解释。

大哥,你媳妇多,分小弟我一个呗!

合作狩猎和武器的出现可能是奠定一夫一妻制的又一把火。

祖先猴们从树上来到地上,准备吃点东西充充饥,老吃果子肯定不行,没肉吃不聪明。怎么办呢?打猎吧。单独一个人,抓个田鸡逮个兔子还行,想打点野猪野牛啥的,可就没那么容易了,搞不好还会成为别人的口中之食。怎么办?跟别人合伙吧。跟着大哥干,总有肉吃的。于是,合作狩猎模式开启。要合作,就得有福同享,不能大哥一个人霸占所有性资源。大多数光棍的心情还是得照顾的,出力不讨好还怎么愉快地玩耍。

除了合作,武器也很重要。武器能刺向猛兽,也能刺向自己人。对外,武器的发明帮助人类在自然界转守为攻;对内,武器也弱化了部落成员间的体能差异。没有武器前,首领身强力壮,没人敢惹,可有了武器,谁输谁赢就不一定了。如果首领独占所有女性,光棍被逼急了完全可能乘其不备给他一闷棍。于是,再壮的首领也无法一人垄断性资源。从这个角度讲,一夫一妻制是,合作模式下少数强者对多数弱者的妥协。

为了防性病,咱还是别彩旗飘飘了

演化经济学家也不甘寂寞。

他们用数学模型模拟了人类社会早期的社会变迁史。结果发现,在“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小型部落组成的社会中,一夫多妻制的存在是合理的。

那时候,性病虽然会致死,还容易造成不孕不育,但由于人口少,这些疾病在传入一个部落后,很快就会随着感染者的死亡而消失。但因为部落之间的交往不密切,所以最坏的结果也不过是整个小部落消亡,不会危及其他部落。虽然一夫多妻更容易感染性病,但放眼整个社会,性病并不会造成太大危害。又由于一夫多妻制可以产生更多后代,利于扩大人口规模,所以一夫一妻制在那时并没什么竞争力。

但是当社会继续演化,社会群落人口规模变大,社会交往变得更密切,情况就截然不同了。

在大型聚居群落组成的社会中,一夫多妻制下,性病更易大范围传播。传播范围越广,危害就越大,这就造成了一夫多妻群体人口规模的锐减。相比之下,一夫一妻制家庭就幸运多了,他们很少会感染性病,因此逐渐成为社会人口中的主流。而且,性病的威胁会促使社会打压更加危险的一夫多妻制。于是,男人的性狂欢终结。一夫一妻制取代一夫多妻制。

壹读君得声明,以上所言都只是一些相对合理的猜想,至于哪个是正解还并无定论。

我是华丽丽的分割线,我的下面是总结

总之,与其说一夫一妻制是文明的产物,壹读君更倾向于相信它是进化的结果,是出于人类生存和繁衍的需要。文明看起来更像是生物演化的副产品。

还有,壹读君觉得,这些观点提供了另一种看待世界看待人类自身的角度——越来越不甘于做千万种生物之一,而妄想成为上帝的我们,并没有自认为的那么特殊。

参考资料:

1.文明是副产品,郑也夫著,中信出版社,

2.性趣探秘——人类性的进化,贾里德·戴蒙德著郭起浩张明园译,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3.灵长类的社会进化,张鹏渡边邦夫著,中山大学出版社,

4.Diseasedynamicsandcostlypunishmentcanfostersociallyimposedmonogamy,ChrisT.BauchRichardMcElreath,NatureCommunications,

5.雌性黑猩猩发情排卵期的体检报告,刘道强,中国兽医杂志,

6.鸳鸯,中文维基百科

7.黑猩猩,中文维基百科

8.大猩猩,中文维基百科

9.灰雁,中文维基百科

10.白头海雕,中文维基百科

如果你觉得今天的文章还不错

动动手指,给壹读君点个赞呗

和壹读君勾搭的传送门

联系-

人才招聘:recruitment

yidutianxia.
1
查看完整版本: 一夫一妻真的天经地义壹读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