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猩猩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青蒿素问世50周年,看看疟疾的起源与蔓延
TUhjnbcbe - 2022/5/6 16:31:00
世界防治疟疾日

4月25日,是世界防治疟疾日。20世纪60年代,屠呦呦和团队经过数百次失败以及亲身人体试验后,终于研制出青蒿素。今年是青蒿素问世50周年!

屠呦呦

一起看看疟疾的起源,以及如何治疗疟疾。

关于疟疾·延伸阅读

《别丧!不就是传染病》

点击图片购买在大流行病肆虐的日子里,每个人的内心都激发起对病*一探究竟的好奇心。本书从环境史的角度,探讨传染病与人类相互排斥、相互斗争、相互共存的历史。本书以独特视角整理繁多复杂的传染病史料,以轻松笔调叙述令人生畏的传染病事件,以简单易懂的方式说明深奥的医学问题。阅读本书,读者可以察觉到一个肉眼看不见而又无处不在、与人类息息相关的巨大微生物宇宙。关于传染病·延伸阅读《传染病的文化史》点击图片购买本书一部从传染病入手的社会文化史著作,共九章,分别论述了“传染病与历史:概述”“瘴气、传染和疾病的细菌理论”“微生物学、现代手术及治疗基础”“病*和病*性疾病”“卫生革命、公共卫生、清洁运动与流行病防治”“传染病防控的艺术与科学”“新发传染病”“生物武器与生物恐怖主义”“传染媒介与新观念:从慢性病到微生物群”等方面的内容,对传染病与微生物学,作了文化史方面的介绍。

疟疾的起源

如果没有水,人们就无法生活、生存,也不能生产粮食。所以人们早期的定居地点几乎被限于水边。因此,首先发生群体感染的是通过水进行传播的疾病。特别是,人们挖掘出的用于农业必不可少的灌溉用水渠,也成为病原体宿主(如昆虫和螺类)的最佳栖息场所,从而创造了传染病传播的环境。

典型的例子是通过蚊子传播的疟疾。感染人类的有六种疟疾寄生虫,其中五种起源于非洲灵长类动物,如大猩猩和黑猩猩。年,在婆罗洲发现有人也感染了猴子疟疾,其自然宿主是来自亚洲的食蟹猕猴。疟疾经过多种多样的进化,除了灵长类动物外,还发现了啮齿动物、鸟类和爬虫类等多种动物有相应独特的疟疾原虫。

疟疾蔓延到世界各地

据历史研究,疟疾出现在大约公元前—前年,大约是与农业出现在同一时期。随着农业的普及,人类中也开始流行疟疾,且势力也随之增加。疟疾原虫的DNA在大约—年前的古埃及的多个木乃伊中被发现,表明在当时疟疾就流行过。

从挖掘出来的浮雕中,发现古埃及女王克利奥帕特拉(公元前69—前30年)曾使用过蚊帐。另外,图坦卡蒙国王(公元前—前年)在9岁时去世,在其木乃伊中也发现了一些疟疾原虫。

亚历山大大帝

亚历山大大帝在33岁时突然早逝。关于其死因有伤寒、西尼罗河热或*杀等各种说法。然而,根据在公元前年6月3日发起高烧,在十天后失去了知觉,这些死前的症状来看,患疟疾而死的说法是有说服力的。历史上罕见的英雄却未能战胜一只蚊子。

在中国,随着水稻种植的普及,疟疾也随着定居地域的扩大而蔓延。最古老的医学书籍《*帝内经》据说是三皇五帝时代传说中的*帝下令编纂的,在其中也记录了疟疾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在古印度,随着农业从最初的农耕地区的印度河流域向高温多雨的恒河流域发展扩大,居民们也开始遭受如疟疾等新疾病之苦。

在欧洲,疟疾自古以来就流行于地中海世界,古罗马受到重创,其人口急剧减少。疟疾的词源来自意大利语malaaria(坏空气)。7世纪和8世纪,疟疾在欧洲各地反复暴发流行。年,在俄国革命后的混乱中,乌拉尔山脉以西的欧洲一侧有万人感染,以致在新国家建设中拖了后腿。

自6世纪以来,奴隶贸易和殖民定居者把疟疾带入了南北美洲大陆。据说,在美国,从8世纪到20世纪,多的时候每年有0万人受到感染。尤其是,由于首都华盛顿最初是沼泽地,蚊子孳生,以第一任总统华盛顿为首,林肯总统和格兰特总统也曾感染过疟疾。

当今,以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为中心,疟疾在非洲、中东、亚洲和拉丁美洲的00多个国家流行。每年有3亿—5亿感染者出现,00万—50万人死亡。其中多达九成是未满五岁的孩子。

本文摘自《别丧!不就是传染病》,上海人民出版社年月出版,略有编辑,以原文为准。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疟疾

人类的演化证实了疟疾的古老性和普遍性,因为演化由基因选择来表现,该选择也提供了预防疟疾的措施。当疟疾成了一个主要威胁时,提供选择性优势的基因也造成了遗传病形式的负担,比如镰状贫血细胞和地中海贫血症。镰状细胞疾病是由血红蛋白基因的突变导致的,该突变可改变血红蛋白分子的形状和特性。红细胞携带突变的血红蛋白会呈现一个非正常的镰刀状。如果这些细胞被疟疾寄生虫感染,在寄生虫能够繁殖和攻击新的血细胞之前,它们可能会被脾给摧毁。在疟疾高发的地区,个体继承镰状血红蛋白细胞和正常血红蛋白细胞的基因之后,明显地,更有可能生存和繁衍后代。然而不幸的是,继承了双亲镰状红细胞基因的个体在患上镰状红细胞贫血后,往往未到青春期便会夭折。贯穿一些种族的历史,疟疾是一个选择性的外加力量,人群中镰状红细胞基因的出现率高达0%。在一些疟疾高发的亚洲或者东南亚地区,一些其他形式血红蛋白基因的突变也有被发现。

金鸡纳树

金鸡纳作为第一个被发现可以有效针对疟疾的药物,一直被称为人类历史上最有价值的药物。欧洲人直到7世纪30年代才了解到金鸡纳的药用功效,而传统秘鲁印第安人早就使用了一种药剂,这种药用制剂来自金鸡纳树的树皮,可用作治疗发烧的药物。在8世纪,欧洲的医生就发现当斟酌地准备给药时,金鸡纳(也被称之为秘鲁树皮、耶稣会会士树皮或恶魔树皮)为治疗疟疾提供了一种特别的医治方案。在年,化学家证实了奎宁为金鸡纳里面有效的药用成分。奎宁使得欧洲人在疟疾地区存活成为可能,并且成了欧洲殖民统治的重要基础因素,这一点在非洲尤其明显。

自从引入奎宁,研究者就已经证实许多化学制品可以杀死疟疾寄生虫,但是这些潜在的可用于治疗疟疾的药方很少既安全又有效,许多曾经对抗疟疾的强效药物,因为盲目且不当的使用失去了它们的有效性。氯喹是一种人工合成衍生的奎宁,在20世纪40年代得到发展,但是耐药的疟原虫菌株在60年代便开始出现了,事实上,到0年时,氯喹已无用了。青蒿素是对抗疟疾最有价值的新型药物,它是于20世纪60年代从一种传统的中国药用植物蒿(*花蒿)中分离出来的。当单独服用时,青蒿素能够快速减轻烧热症状,但是通常除去血液中的疟疾寄生虫需要至少7天时间。疟疾学家称青蒿素只能与其他药物结合使用,以减少寄生虫对其他任何一种药物产生潜在的耐药性。

年,屠呦呦在诺贝尔奖颁奖典礼现场。

自从金鸡纳被引入后,患疟疾的受害者一直被假医生、假内行所卖的假药困扰。调查者发现,在许多地区有超过一半的当地市场售卖的抗疟疾药物是假冒的。流行病学家估测,如果市场上的抗疟疾药物是货真价实的话,那么一百万疟疾致死人口中有/5是可以被避免。鉴于疟疾造成的恶果,公共卫生工作者更希望看见药物造假被当作一种过失杀人的形式。

在20世纪上半叶,疟疾对人类的控制似乎成了可能的现实。在20世纪50年代,世界卫生组织曾宣传依赖于氯喹和杀虫药滴滴涕(DDT)的疟疾清除计划。DDT会排斥和杀死蚊子,在对抗疟疾和其他由蚊子作载体的疾病的斗争中,曾经被认为是最有效的武器。在美国、欧洲、拉丁美洲以及印度和亚洲其他地区的部分地方,对实际清除疟疾的赞美归功于DDT。公共卫生倡议者曾经警告过在富裕国家的疾病清除对贫穷国家患疟疾的人们来说是一场灾难。随着抗氯喹寄生虫、抗杀虫剂蚊子的出现,地缘*治学和经济因素使得疟疾又复苏了过来,雷切尔·卡森出版的《寂静的春天》紧随其后表达了对DDT的恐惧。到20世纪80年代,全世界范围内清除疟疾的希望破灭了,采取对疾病的防控而不是消除成了一个更加合理的目标。在年,世界卫生组织的工作人员宣传了一系列减少50%疟疾病例的计划,这些计划的目的是减轻全球范围内的疟疾重担。不幸的是,在随后的5年内,疟疾专家得出结论,仅仅完成这不大的目标也是难以实现的,事实上,当面对疟疾病例数量可能翻倍的情况,再加之世界卫生组织的宣传有限,DDT作驱蚊剂使用已经变得小心翼翼并且有针对性。

每年有00万人到万人死于疟疾,成千上万的人因寄生虫而备受折磨,来自疾病的攻击会使人感到虚弱乏力,并且万人有被疟疾感染的风险。艾滋病和疟疾流行病的研究证实了一个猜想,即有艾滋病病*和艾滋病的人极易受到疟疾的侵害。此外,有艾滋病病*和艾滋病的人如果感染疟疾则更加容易传染给别人。因此,可以在这两种疾病高发的地区,从疟疾方面保护艾滋病病*携带者和艾滋病患者,可以帮助限制艾滋病病*众所周知的急速传播。在全球范围内,来自媒介传播疾病导致的所有死亡当中,有差不多90%的死亡来自疟疾。在非洲,疟疾是杀死年幼儿童的主要杀手之一。

一只疟原虫。

分子生物学有一些优势,比如成功测定了恶性病原虫、致命的疟疾物种、冈比亚疟蚊的完整遗传物质,这些优势可能会使得预防性疫苗、新的对抗疟疾的药物、昆虫驱除剂、捕蚊器得到发展。对于辨识疟疾寄生虫基因很重要,但还没有人类基因辨识能建立安全的药靶。怀疑论者曾预测在2年,由疟疾基因组学产生的令人振奋的消息可能会变得适得其反,因为更务实的疾病控制项目会转移到资源上来。分子生物学已经使有效疫苗和新型药类最终的发展燃起了希望,但是简单的方法譬如蚊帐和驱蚊剂,对改变疟疾和其他以蚊子作为载体的疾病造成的伤亡人数,可以立即起到作用。许多令人兴奋的试验性疟疾疫苗已经制造并且测试出来,但是到目前为止,它们全都没有成功过。

本文摘自《传染病的文化史》,上海人民出版社年9月出版,略有编辑,以原文为准。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青蒿素问世50周年,看看疟疾的起源与蔓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