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猩猩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精彩故事
TUhjnbcbe - 2023/2/10 8:09:00

人类的生存如果从直立人算起,那么既往史学界把它分为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所谓旧石器时代就是人类使用和制作石器的那个时代,它持续上百万年甚至二三百万年,这被视为是人类文明的前夜。

可是这里实际上有一个重大误区,就是既往学界认为只有人类才具有使用和制作工具的能力。这个看法被当代生物学研究所颠覆。

我们今天知道,大量的远古中低等生物就已经会使用工具,比如水生生物海獭,它就会掀起石头去砸开蚌壳。比如一种鸟叫渡鸦,它居然能够摘下树枝、掰掉权枝、留成一个粗细长短合适的掏棍,然后在树洞里掏虫,并且这个工具被它长期携带从不离身。这叫制作和使用的高超技能,而它只不过是一只鸟。到灵长目动物猿类、猴类,现代生物学家发现它们也具有高超的制作工具的能力,包括使用石器甚至使用搭梯子的方式去延够高处的果实,可见以使用工具作为文明前特征是不成立的。

这表明自然界里没有飞跃。我们人类的文明实际上是在生物质化过程的延展序列中逐步发生的。找不见文明的起源之界点,只能人为地毫无道理地划一条界线,使它成为文明的起点。

那么,通常我们人类所说的文明的开端是从新石器时代开始,它大约发生在1.2万年前。那么新石器时代的这个时间,请大家注意,它跟第四期冰期的结束刚好重叠,它说明自然因素对人类文明的发生产生何等重大的影晌。第四季冰期结束以后,地球大陆上才开始出现大河现象,也就是地球大陆上才开始出现万年来没有出现过的河流这个东西。

大河现象构成农业文明得以发生的自然基础。这说明人类文明的发生始终被自然进程所规定。那么新石器时代有三大特征表达人类文明的曙光展现,这就是动物的驯化、植物的栽培、陶器的制作。

下面就这三个方面做简单说明。

首先,我们中国人在远古时代它的文明主要是*河流域,因此我们中国远古先民所开创的农业文明,它主要培育的作物只有谷粟,也就是北方发生的*米和小米。它是由狗尾巴草,也就是草上有一个大穗,在中国遍地都能见到的这种草培育而来的。

像小麦、大麦这些东西不是中国的原生农业产物,它是从西部两河地区随着上古先民的迁徙这条路线逐步带入中国的。像玉米、土豆、花生、烟草这些东西,尤其是玉米和土豆,这种产量极高的作物,它是南美洲人发明的,哥伦布在公元年带入欧亚大陆的。这就是为什么在中国明代中期以后,中国人口历来不超过万人,而在明代中期以后暴涨为数亿人的原因。

这说明人类农业文明的发生并不是齐同发生,它是受当地各种资源条件的限制对接、嫁接而来的。

下面讨论一个小问题,为什么会发生农业文明。一般人很容易产生一个误解,认为农业文明是我们人类智慧伸展的选择性产物,这个说去不成立。是因为人类文明不是人类选择和设计的结果,人类文明完全是一个自然自发过程。

举例说明,农业文明为什么会发生,人类甚至猿类出现大脑新皮层,人类比猿类多了一点东西,这就是额页前皮层。那么大脑皮层它上面的神经元细胞由于分化度过高、功能过高,于是它不得不把它基础功能丢失一部分,否则细胞的生物能量不足以维系细胞结构。

这就导致大脑细胞出现两个严重的缺陷:

第一,它居然没有再生能力。大家知道,我们任何身体的细胞如果受到损伤,比如你的表皮被划伤,它是有再生能力,上皮细胞增殖会被伤口覆盖,原样覆盖。可是我们的大脑细胞居然完全丧失再生能力,它一旦死灭,不能再生,只有疤痕组织长入。这就是为什么脑溢血、脑血栓造成脑组织损伤,造成的偏瘫之类的损害恢复度很低,恢复也不是由于细胞再生,而是周边组织功能来补偿的原因。

第二,人类大脑皮层细胞功能过强它还带来一个更严重的问题,它居然只能使用葡萄糖或者叫碳水化合物作为能量代谢的来源。所有细胞包括38亿年前单细胞一直到我们今天的人体细胞,它都可以借助三大资源能量来源获得能量,这就是蛋白质、脂肪和葡萄糖或碳水化合物。

我解释一下,为什么把葡萄糖叫碳水化合物。因为一个葡萄糖分子是由6个碳、12个氢、6个氧构成的,那么水是由2个氢和l个氧构成的。12个氢加6个氧相当于6分子水再加上6分子碳,这叫碳水化合物。

所有细胞可以借助于脂肪、蛋白质、碳水化合物三大物质获得能量代谢,可脑细胞只能使用葡萄糖。它居然丧失了对脂肪和蛋白质代谢获取能量的功能。

大家知道猿类,包括类人猿、大猩猩、黑猩猩,他们是杂食性动物,据生物学家研究他们要吃多种水果。为什么猿类特别喜欢水果?是因为水果中含有大量的碳水化合物,可大家知道水果有一个严重问题,它随季节而生发,而且它根本无法储存,它会很快腐烂掉,这是逼迫着猿类以碳水化合物作为它最喜欢的食料,以供应它的大脑中枢,却又不得不建立杂食性的捕食范围的原因。

那么,人类的大脑皮层更发达,它片刻不能缺离碳水化合物,他怎么办?他居然只有一个办法,在草籽中获得碳水化合物。

大家要知道,草籽是非常细小的,没有任何大型动物可以在草籽中获得能量。只有鸟类、野鸡类才能在草籽里获得能量。那么,人类要把细微的草籽培养成主食,这个难度何其之大。

大家想想草籽细小得比小米还小,它为什么会有碳水化合物?要知道它的基因传递只需要一个细胞核,细胞核在显微镜下放大倍你才能看清。那么草籽,你之所以肉眼可以看清是因为它外围包裹着一层碳水化合物。

它为什么要包裹一层碳水化合物,是因为任何植物生长,它的能量是靠叶子张开以后的光合作用获得的,在它没有发芽以前,它拿什么能量来发芽?这就是草籽中包裹一层能量物质的原因。那么,人类要把这个草籽周边包含的碳水化合物淀粉提取出来作为主食,他实际上是一个高难度的自然强迫或者生理逼迫。也就是说,我们如果找不见这种食料,我们的生存就会受到巨大威胁。因此,农业文明的发生不是我们的选择和设计的结果。

古人根本不知道草籽被培育以后叫粮食这个东西里面内含的是什么东西。他完全是一个缓慢的自发过程,是人类在守猎过程、采集过程中采集获得碳水化合物,持猎获得肉源、蛋白质和脂肪。

在这个过程中,采集的种子,采集的大禾本科植物,也就是草籽较大的植物,人类专门给它起个名字叫禾本科草籽,然后把它收集回来,偶然洒落在部落周边,然后发现它能够生长,然后发现它居然可以用人工培植和入工选择的方式使之逐步扩大生产源,这才是农业文明在不自觉中逐步达成的那个进程。

因此,人类文明不是人类选择和设计的结果,它完全是一个自然进程甚至是一个生理强迫。

我们为什么从农业文明会进入工商业文明,绝没有第二条途径。它说明工商业文明也不是我们的选择,也不是我们的事先设计,它仍然是一个自然进程,所谓农业文明是什么?限局域获得资源、被土地拴死的资源获得方式。工商业文明是什么?跨区域获得资源,也就是它获取资源的范围和总量更大了。这就是它必然取代农业文明的原因,这就是它自发延展的路径。它不是我们选择和设计的结果。

人类文明是一个自然进程,就像人本身是一个自然产物一样,这是最重要的概念。因为我们此前所学习的人类历史和文明史,全都把人类文明表达为是人类独有的智慧选择和人类采取的一种生存模型。这个看法是一个重大误区。

人类农业文明实际上是把草本植物中颗粒较大的植物,人类给它取另外一个名字,请注意这是人为的起名,叫禾本科植物。人类把这些植物最后栽培驯化成粮食。

那么,禾本科植物的分布极不均衡,比如仅在两河流域的北边,一个像月牙一样的地区被史学家称为新月沃地,就是像新月一样的一个肥沃的土地。仅在这一个地方就出现56种大禾本科植物的33种以上。这使得两河文明成为人类农业文明中表达最丰富的物种栽培序列和基地的原因。

很多学者想借此证明人类的文明全是偶然的。但是这恰恰表明人类文明被自然进程严格限定。

下面举几个例子。大家知道,人类最旱培养的豆科植物叫鹰嘴豆,那么在两河流域最早培育的豆科植物是鹰嘴豆,是因为所有的豆科植物,它的豆就是它的种子,当它的种子一旦长熟的时候,它的豆荚一定裂开从而把自己的种子撒播出去,否则这个物种会灭绝的。只有鹰嘴豆中有极少数豆荚在内豆成熟的时候豆荚不开,只豆荚不开,豆子不撒遍满地,人类才能集中化采摘。就因为这么一小点的差异,豆科植物的起源,人类培育的豆科植物的起源从鹰嘴豆开始。

再举个例子,杏仁。所有的果核都是不能吃的,你试着咬一下苹果籽。那么为什么人类会吃杏仁?要知道所有的果核它一定是有*的,之所以把果子长的十分香甜是为了吸引动物吃它,帮它播散它的种子。如果动物把它的种子也嚼碎吃掉了,那么这个物种就灭绝了。因此所有果实中的果核都是有*的,都是吃不得的,你吃在嘴里都是苦的。

只有杏仁会发生极少的变异,它的果核居然是甜的。于是人类早年就会把这个甜果核的野杏,那个杏子太小吃不成,种它只是为了采集它的果核来作为一个培育对象。

这些都在说明,人类食用那个物种的过程,看起来是一个人为的选择,实际上选择不成立,它实际上是自然过程的一个强迫性对接。

下面举个例子,比如新几内亚,我前面讲过,这个地方虽然人类定居时间很早,可是那个地方文明迟迟不能发生。近代欧洲人到那个地方,发现他们处在野蛮生存状态根本没有开化,但是他们却具有一种惊人的能力。他们居然能够捕捉夜晚在空中飞行的蝙蝠,而且是大规模捕捉,编网捕捉。

这是当年欧洲欧亚文明人所做不到的,为什么?是因为新几内亚这些太平洋岛屿它没有高含蛋白质的食料,没有高含蛋白质的自然物种可以培育。他们那个地方主要产的东西叫芋艿,它的蛋白含量太低,这逼迫着当地人必须找见肉源和蛋白质来源。于是他们虽然整体上没有开化,但他们却具有获得蛋白质来源的极高技能。

再举个例子,大家知道,稻米这个东西是中国长江流域南方人,也就是男性基因标号Ml22这一族人发明的。我们最早知道稻米是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的碳化米,距今年前中国南方人就已经培育。

我们过去认为,这是稻米最早的发生地。可是前些年中国考古学上有一个重大发现,在河南南部地区一个叫贾湖的地方,发现了一片原始考古遗址,居然找见*前的碳化米。

它说明大米这个作物最早仍然是*河流域中原文明人开发的。可为什么它没有成为中原文明人的主食,而最终只在南方变成基本食源?是因为大米中的蛋白质含量太低。

大家要知道,我们培育的一般粮食,它其中的蛋白质含量大约在11%以上,比如小麦它的蛋白质含量占11%到14%。而人类要想在自己的食物中获得最基本的蛋白质供应不能低于8%的含量,而大米的蛋白质含量仅有4%。这就导致如果单纯以大米作为食物来源会严重发生蛋白质缺乏问题,从而导致严重的肝损害和脏器损害,于是*河流域的人只好把最早开发的大米舍弃。

那么,为什么在江南大米能作为主食?其实道理很简单,因为那个地方河湖交叉,是鱼米之乡,人们在吃大米的同时能够一直不断地捕捉到肉食的鱼,从而补充蛋白质。于是大米在南方兴盛。

这说明一切文明进程都是我们跟自然的衔接关系以及我们自身的生存内在要求构成文明起源的节点。

这种外在自然结构和自然关系以及与我们内在生理进化结构的总体匹配关系,叫生存结构。它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生产力这个词的含义,而是一个自然学名词。这个概念是我们理解文明起源的关键。

美国著名学者贾雷德戴蒙德、在一本《枪炮、病菌与钢铁:人类社会的命运》的书中讲到,世界上总共有种大型植食性动物可以供人类作为候选人工培育物种。

植食性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草食性动物。我们人类为什么总是培养大型草食性动物做自己的肉源?那么人类为什么用草食性动物来驯化?是因为草食性动物的成本最低。

大家想想,假定草食性动物吃10斤草获得l斤肉源,肉食性动物又得吃草食性动物的10斤肉才能获得1斤肉源。那么,人类要以肉食动物作为自己的食源成本等于至少要扩大10倍以上。这就是人类培育的牛、羊、猪,所有这些动物大多都是草食性或者杂食性动物的原因。

人类所培养的主要的大型草食性动物在种里面只培育14种,而且它的分布区域是不均衡的。比如牛主要发生在西南亚、北非和印度,山羊、绵羊主要出自两河,马主要出自中亚、乌克兰,驴出自埃及,猪、水牛以及小型动物鸡是东亚的产物,可能是中国人最早培育的,牦牛产自西藏,美洲迄今只剩下大型草食动物羊驼,它在全球分布是不均衡的。

那么,人类为什么在不同区域培育不同的草食动物?是因为人类文明的发生过程是一个自然自发衔接过程。我始终强调这一点,是因为许多学者讨论这个问题的时候,他会认为人类文明是偶发的,是各个不同地区的自然物候条件带来的偶然条件促成了文明的发生。他得出完全相反的结论,认为人类文明是一个偶然现象或者是偶然现象的综合。

如果我们的文明总是必须和自然对接,如果我们的文明和自然对接的过程是一个不由自主的自发进程。那么,它不但不表明我们的文明是偶发的,它反而更有力地证明我们的文明是一个非选择性的自然自发进程。

举个例子,首先大家看,美洲这个地方1.4万年前现代智人才迁徙过去。但是这个时候,人类的行为能力或者智能发展状态已经非常高强。比如人类刚刚到美洲的时候,他已经具有了使用投枪、标枪的能力,于是他在很短时间内把美洲大陆上的所有大型草食动物打光,只剩下南美洲深山里的羊驼。

于是由此带来了一个严重后果。年11月16日,西班牙有一个弗兰西斯科皮萨罗的人仅带领名西班牙*人,他们骑着战马、拿着火器面对印加帝国8万*团,居然把*团打的星散。

为什么?美洲人从来没有见过战马,他们觉得这批人骑着神兽,拿着霹雳火器,简直是天兵。8万*队就此被惊散,印加帝国国王被活捉,史称卡哈玛卡冲突。

它说明一个自然进程在中间发生一个不正常的衔接,它会造成文明进程的巨大破溃,它说明文明进程跟自然衔接度要求何其之高。

我们再看,人类早年驯养狗作为捕猎动物。我们今天回望,觉得这应该是个非常愚蠢的选择。因为狗对大型肉食动物,它的战斗力极差,大家知道,碰见狼、碰见老虎、碰见狮子、碰见熊,这些动物只要叫一声,狗就吓得往后退,它怎么能够作为人类最有效的捕猎助手呢?

人类本来应该驯养猎豹,因为猎豹跑得最快,拿它作为驯养的捕猎助手才是最合理的,可为什么不驯养猎豹?其实原因说起来很可笑,是因为猎豹这个物种它的求偶过程过于复杂。雄性猎豹向雌性猎豹求偶至少要奔跑上百公里乃至二百公里,历时3个月才能完成求爱过程。因此在人类饲养条件下,猎豹没有办法繁育。

于是人类只好用那个糟糕的狗作为捕猎助手。它说明你只要跟这个自然对接点衔接不住,文明在这个地方就不能成为一个伸展萌芽点。

再举一个例子,人类驯养了马,可我们从来没有见过任何一个民族骑在斑马上。其实,早年在欧亚大陆上都存在的斑马从来不能被人类所驯养,又是因为一个极小的原因。就是斑马虽然和马一样十分温顺,可是在人工饲养的过程中,斑马如果一旦发怒咬住你,它就死不松口。因此导致所有养斑马的人最终不得不把驯养斑马的事情放弃。这么小的原因导致斑马驯养失败。

再举一个例子,人类为什么培育了绵羊、山羊,却从来不能驯化羚羊?是因为羚羊感知敏度太高、太脆弱。在人工饲养情况下,稍有震动它就会惊群。大家知道,人类豢养动物发生惊群会导致雌性怀孕的动物发生大规模流产。仅因为这么小一个原因,羚羊从来没有能够被人类驯养。

这充分表明,人类文明表面上看是一个选择过程,实际上选择不成立,它只不过是自然进程的续接。人类文明不是人类选择和设计的结果,人类文明完全是一个自然自发过程。

1
查看完整版本: 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精彩故事